
“办卡16个月,借阅141次,每次大概5本书,我家儿子看了数百本书了,”安徽省合肥市民黄芳女士算了一笔幸福账,“自从楼下建起阅读空间,省了买书的钱,省了跑腿的时间,最关键的是解了小孩子读书的渴。”
让黄芳儿子“解渴”的阅读空间,名叫次元书屋,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兴园社区,占地1500平米,馆内藏书近3万册。书店500米的范围内,集中了5个小区,1所高校,人口超过5万。
2017年,合肥市开始兴建城市阅读空间,陆续投入3亿多资金,如今数量达到110个,在全国省会城市形成引领优势。这些阅读空间如文化知识的涓涓细流,流淌在大街小巷,滋润着数百万市民。
要建就建在百姓的家门口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高的需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合肥市民有迫切的需要,”2017年以前,合肥市公共图书馆,只有3个且都在一环路以内,老百姓看书借书很不方便,阅读服务急需送到他们身边。” 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孟宪磊告诉记者,如今,城市阅读空间已建设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
万事开头难,孟宪磊回忆说,阅读空间咋个建法?起先大家都有点懵,无成熟案例借鉴。局里组团南下温州深圳等多地考察发现,有的地方,书店数量多,但没服务;有的书多,但只卖不借;有的环境漂亮,但距离远。
通过观摩学习,大家有了明确的标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便民惠民是重点考虑要素,这也是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实际成效的主要标尺。
2017年,合肥市出台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实施方案,在选址、设计、建设、服务各环节制定详细标准,严格把关,比如,一个空间至少辐射2万人,老百姓步行10到15分钟能到。
不到一年,20个空间建设计划很快完成。“阅读空间大受市民欢迎,街道、社区、学校主动提供场地,邀请我们进行规划建设。” 孟宪磊感受到阅读空间建设可喜的变化。
2021年,110个阅读空间建成,其中县域建成26个。建成至今,累计接待读者3547.5万人次,外借图书679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37732场,入选中宣部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馆店一体,功能多元
在合肥荷叶地社区,一家位于公园内的绿野书房客流不断,店员们一边忙着帮读者借阅,一边做咖啡茶饮。放眼望去,300多平米的地儿却拥有多种功能区,能阅读、能展示,还有一个小舞台。
绿野书房和合肥其他阅读空间一样,馆店一体是其最大特色,即“图书馆+书店”。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总结说,“馆”代表的是公共服务,“店”代表的是商业服务,两者合一,既满足市民对公共服务的基础需求,同时满足其个性化的商业需求。
这一模式,使城市阅读空间拥有强大的书源支撑,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政府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图书购置费、市图书馆统一配送费由市财政承担。同时根据读者需求,对图书结构动态调整优化,图书馆每月更新不低于100册,书店每周更新图书不低于100册。合肥市还安排经费500万元,连续两年在城市阅读空间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促进文化消费。
馆店一体实现城市阅读空间功能多元化,空间具备“4+X”功能,即阅读、活动、展示(交易)、休闲等4个标配功能,双创空间、市民小剧场、三点半学校、便民服务点等“X”个特色功能,并通过设计具体落实到空间布局上。
次元书屋店长杨晶也告诉记者,书屋功能设置日益多元,有儿童阅览区、成人阅览区、会员阅览区和休闲自习区,并提供文创产品和茶饮服务。
“政府监管+市场配置”,既输血又造血
老百姓的好口碑,没有让主管部门感到轻松,“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不难!好不好,能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在孟宪磊的办公室,他详细展示合肥市制定的关于城市阅读空间未来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管理服务运营能力成为题中之义。
目前,合肥共有15家市场主体运营110家城市阅读空间。这些运营机构既有国有的,又有民营的。
孟宪磊介绍,在顶层设计方面,坚持双轮驱动,即政府主导力和市场配置力双轮驱动,做好有效监管,服务好市民,同时发挥好市场作用,让运营主体造血挣钱。
按照政策要求,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阅读空间,建成后零成本交给企业运营,相关运营费用也由各区承担。企业可以有偿提供个性化服务,服务人员全部由企业养活,政府不养一个人。
而在监管方面,合肥市出台城市阅读空间考核方案,对外借册次、读者接待量、读者满意率等都做了详细评分规定。2020年,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考评,按照得分高低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等次,提供给主管部门作为奖惩的依据。政府每年安排文化产业专项资金600万元,对年度管理服务绩效考核良好以上的运营单位实施以奖代补。
按照规定,对首次考核不合格的阅读空间,将由主管部门约谈,并责令改正;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业主方与运营方解除运营合同。
作为绿野书房运营方的安徽保罗的口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朱莎告诉记者,在做好公共服务的同时,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拥抱市场,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她说:“我们每家店都配有一名活动策划人员,结合所处位置人群属性,将书店作为引流平台,打造自己的活动品牌。”
目前,合肥所有城市阅读空间均实现创收。其中悦融书房、半亩方塘、绿野书房等多个城市阅读空间通过销售书籍、文创产品、饮料简餐和举办培训等多种方式,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点,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