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上山文化闪耀“利民”之光——记“时代楷模”徐利民

2024-07-09 14:17 来源: 文旅中国

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时刻不忘人民群众,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献身党的事业,以热爱为火、以行动为柴,保护、传承、弘扬上山文化,用实干笃行担当宣传干部新的文化使命,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他如同万年前的上山稻种,传递着巨大能量,跨越时空。

徐利民,浙江省浦江县委宣传部原部长。2022年9月20日,他因病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2岁。今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追授徐利民“时代楷模”称号。

专家眼中的“知音”

走进上山遗址博物馆,迎面是一堵墙,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要加强对‘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上山文化得名于浦江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最久远的新石器文化。2019年5月,徐利民就任浦江县委宣传部部长。当时,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进入“平淡期”,徐利民在笔记本上写下“前方路漫漫,关键要启航”。他认真自学,很快成了上山文化的“半个专家”。

“延续文化根脉,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为国家、为民族弘扬上山文化。”这是徐利民常说的一句话。邀请学者参加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研讨会、推动组建上山文化遗址联盟,建设上山遗址展示馆……在徐利民的推动下,上山文化挖掘和宣传工作如火如荼。

没有什么比一粒种子,更能感知春天的到来。“自从徐部长到任之后,上山文化的宣传就像步入了快车道。”上山文化主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回忆起2020年10月,前往湖南长沙拜访袁隆平先生时,徐利民特地做的一本小册子,文字印得大大的,配着图。

“他让我指着其中的照片,这是个石磨盘,这个黑乎乎的是炭化稻米……是徐部长一点点教我怎么向袁隆平先生介绍。我真是特别惊叹,徐部长能把20年来上山文化的成就浓缩在这三四页纸里,他真正爱着上山,琢磨上山,吃透了上山,才能把上山的魅力传递给大家。”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揭秘“10万年水稻演化史”,进一步确认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他对我们的支持非常大。”提到徐利民的名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的声音有点哽咽。2021年10月,他请徐利民协调采集一批用于科研的水稻样本,徐利民很快就组织人手办妥了。“现在想起来,当时他身体已不太好,但是仍在为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尽心尽力。”

同事眼中的“战友”

浦江的故事,徐利民讲了一辈子。1990年,农家出生、农校毕业的徐利民,成了当地乡镇的农口干部。喜欢“爬格子”的他,白天下乡、晚上写作,因为笔头勤、敏感性强,被调到县委报道组,从此与宣传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利民刚来时,县政府还没有汽车。他蹬着一辆自行车,跑遍了整个浦江。”曾经与他搭档的退休干部洪新年,仍记得这个年轻人端坐桌前字斟句酌的样子,“他总是说,文字是有力量的,宣传工作也要解难题、求实效、促发展”。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在就任浦江县委宣传部长后,徐利民时刻想着如何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在他的办公桌上,一本《之江新语》里留下了一页页的折痕,字里行间常有他划下的学习重点。心无百姓莫为“官”、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给了他扎实进取的无穷动力。

浦江县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国萍从事上山文化工作17年,与徐利民共事这3年,是最苦最累的3年,也是最火最热的3年,他们一起迎来了上山文化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在她看来,徐利民充满激情,就像一个火把,上山就是他为之燃烧的地方。

张国萍至今仍记得,徐利民打给她的最后一通电话。他在病床上仍在布置着宣传上山文化的工作,嗓音低沉沙哑。她更记得,2021年7月的一天,徐利民带队从上山遗址出发,一路跑到相邻的义乌,跑到那条以陈望道命名的望道大道——他振臂高呼:“万年上山,百年望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这几年,被称为“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的上山,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来考察,还有不少代表团来学习取经。只要有时间,徐利民都亲自陪、亲自讲,各种数据、典故信手拈来,不少第一次见面的人还以为他是个研究员。

“徐部长办公室的灯,经常是部里最晚关的那一盏。他钟情上山,以自己能投身上山文化工作为荣,认为这是一辈子最值得做的事。”浦江县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方黎晨回忆说,徐利民的微信头像是上山的照片,朋友圈里刷屏的是上山的宣传,办公室堆满了考古类书籍,手机备忘录里记着有关申遗的思考和下一步打算……

村民眼中的“亲人”

回忆这位“泥土干部”的“利民”点滴,才会读懂这位“时代楷模”的坚守和信仰。“直到今天大家都还接受不了他已离去的事实,真的很怀念他。”连日来,在徐利民老家白马镇嵩溪村,村民们通过手机、电视等反复观看央视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的发布仪式。

回忆起徐利民生前在嵩溪的点点滴滴,乡亲们的眼眶一次次地湿润:“他回到村里就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村民们有啥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帮。把嵩溪村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养老健身于一体的‘烟雨嵩溪、梦里老家’一直是徐利民的心愿。”嵩溪村党支部副书记徐军雷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徐利民为榜样,沿着他所走过的路继续前行,为村里做更多实实在在的事。

虞宅是徐利民曾经工作过的乡镇,在担任乡长和党委书记期间,他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实干汇聚民心。他带头修建深清源水库,为山区百姓带来一泓清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虞宅乡党委书记毛悦表示,虞宅乡将珍视徐利民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党员干部不断追求卓越、不懈奋斗,铸就一支“心中有光,胸中有情,眼里有活,脚下有泥”的干部队伍。

一粒万年米,一颗利民心。从为民办事解忧,到做好思想文化宣传,再到弘扬文明探源成果……徐利民燃烧生命,为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在浦江,曾有一粒米,唤醒了世界瞩目的上山文化;如今,又有一束光,在照见未来,奔赴希望。

这束光,是“利民”之光,更是“上山”之光。

(图片摄影 张国萍)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