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舆情关注:外国游客来华支付不便引关注

2024-02-28 17:34 来源: 文旅中国

近来,“外国游客来华支付不便”问题引发了高层以及大众的关注。随着我国全面开放入境措施,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入境旅游市场逐步复苏,外国来华游客量不断增长。然而,实名注册、操作复杂、消费限额等为外国游客来华支付筑起了高门槛,带来了不便。202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将“外国游客来华支付不便”议题推到大众面前。多家媒体就此撰文评论,认为境外来华人士支付问题涉及多个领域,是外国人通向中国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努力。“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如何解决老外在华支付难”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前位,舆情热度不断升温。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2月23日0时至2月28日15时为周期,以“外国游客 支付难”“老外 有钱难花”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2月26日10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2月25日,@国是直通车报道,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部分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专项工作机制,下发了指导意见,正在组织各单位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解决方案概括来讲就是‘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文章表示,境外来华人士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多个领域,是外国人通向中国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努力。

2月26日,@头条新闻转发报道此新闻,话题“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如何解决老外在华支付难”“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引发关注,冲上微博热搜榜单第7位,相关阅读量达到8820万,讨论量3398条。@国是直通车、@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商报、@济南时报、@新京报、@闽南网、@大河网、@证券时报、@华夏时报等媒体转发报道。当日,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为947条。

截至2024年2月28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24120条,微博4767条,客户端13077条,网站2315条,视频654条,微信2803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客户端和微博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54.22%和19.76%。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老外在中国有钱难花”“如何解决老外在华支付难”“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实名注册、消费限额等为外国游客支付筑起门槛,占比37.1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金牛座不想说:移动支付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个是实名制的手机卡,一个是银行卡,这两样东西,对于外国人和港台人,开户手续都特别麻烦。而且国内基本上都见不到现金了,都是直接绑定银行卡使用二维码支付,这些门槛对于境外游客来说确实比较麻烦。

@小宝小屁孩:这题我会,上次朋友来中国玩,要注册支付宝账号,下载APP,填写信息,发送验证码......然后就卡住了,操作了很久都没有成功,手机都接收不到验证码,也无法发出信息,绑定和实名自然失败了。

@小灰胖胖子:不仅实名注册行不通,而且还有限额消费,移动支付账号还会动辄被冻结,极其不便利。

二是,认为国内移动支付应针对国外游客做适应性调整,占比28.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猫在跑:随着国外来华游客越来越多,“支付难”问题愈发凸显,确实应该引起重视。咱们既然欢迎人家来玩、来消费,那就要对不方便的地方做出适应性调整,这样国内的“入境游”才会繁荣发展。

@O执笔画卿颜O:能了解外国人到中国的状态:没有当地手机号,没有当地银行卡,未开手机支付,境外卡不能用......其实不光是国外游客,港澳台游客来玩的时候,对移动支付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咱们发展旅游业,当然是对游客越方便越好,国内移动支付这么发达,那就针对外国游客推出方便支付机制呗,让人家也感受一下咱们发达的移动支付系统。

三是,认为哪怕移动支付再便捷也不能忽略现金的使用,占比23.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SlowRocking小n:我认为,就算移动支付再便捷、再高级,现金的使用也不能被忽略。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很多商家不愿收甚至拒收现金,这不但不方便外国游客消费,对一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中国老人来说也不方便。

@许仙@@:说明现金还是很重要的,现在移动支付确实方便,但同时也筑起了支付壁垒。总有一些人被种种复杂的移动支付程序排除在外,总不能不让这些人消费了吧?现在国外游客重新涌入,移动支付的门槛就显现出来了,当务之急还是要重新重视起现金的使用。

四是,认为外国来华游客应提前做好支付手段攻略,占比10.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坚持一天就放弃叭:到不同的国家游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正常吧。咱们去国外玩,用他们的支付系统也觉着不方便啊,我觉着出国游玩还是要提前做好攻略,要么换好现金,要么提前注册支付APP,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三、舆情关注

近期,中国免签的“朋友圈”持续扩容,与越来越多国家正式迈入“免签时代”。随着中外人员往来进一步密切,部分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的问题显得更有紧迫性。媒体评论称:境外来华人士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公安等多个领域,是外国人通向中国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影响外国游客旅游体验的核心要素,应该重视。

“外卡”难刷是造成外国游客“支付难”问题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同于国内十分普遍的移动支付,外籍游客更习惯使用刷卡支付。然而,受此前疫情影响,外卡收单业务逐步萎缩,许多外卡POS机退出市场。据上海市政府调查数据显示,全市401家调研商户中安装外卡POS机的仅有183家,占比不足一半。而由于外卡刷卡手续费高昂,很多商户更愿意让外国人使用现金或移动支付,外卡刷卡率仅为23.19%。刷卡困难,现金的使用也不方便,据报道,很多国外游客都曾被商家以“我们没有零钱”为由拒收过现金,且寻找兑换现金的ATM机器也多有不便。

移动支付虽然方便,但实名注册、操作复杂、消费限额等问题为外国游客筑起了高门槛。“二维码扫码+手机短信验证+实名信息认证”的移动支付注册条件,令很多来华境外游客无所适从。要知道,国际护照的核验流程更加繁复,核实时间通常无法确定。疫情之后,很多境外人士支付APP的身份认证需要找回账号,或触发15天冷静期,造成极大的不便。即便注册成功,要在短期内熟练使用各平台的支付方式也非易事。更有甚者,目前在移动支付方面的消费限额、消费场景限制和费率过高等问题,种种限制严重制约了境外游客的消费。

事实上,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种“脱节”。202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从全球零售端支付工具的演进看,部分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不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处在不同阶段的支付习惯、彼此有所差异导致的。普华永道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

近来,互免签证、通关便利和航线恢复等利好政策下,中国入境旅游正在加速恢复发展,提升境外人士来华旅游生活支付便利水平迫在眉睫。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既要有制度方面的安排,也要有技术层面的建设。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有《措施》在前,各地要推动各项有力举措落实落地,真正解决外国游客通向中国“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出台更多利好政策,持续扶持跨境支付业务,推出更优质的跨境支付服务。技术上,要着力提升重点商户外卡POS机覆盖率,推动普及ATM机外卡支取人民币服务,更要支持传统商场、商业街区围绕数字化转型、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等开展改造更新。除了推出举措营造更便利的支付环境,还可以在机场、商场等重点区域专门设置移动支付操作服务台,为外国游客提供咨询指导,提前解决入境者的支付难题。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