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大地欢歌”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鼓子秧歌展演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庙五庄村举行。这也是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惠民活动的首场落地展演。
“大地欢歌”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滨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阳信县人民政府承办。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部署,挖掘齐鲁大地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丰富民俗资源,大力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积极推动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推广与传承发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班子成员、二级巡视员付俊海,滨州市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杜玉杰以及来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全省16市文化和旅游局、阳信县委县政府、“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8家单位代表、“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黄河流域地区代表等参加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滨州市相关负责人致欢迎词,播放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及“大地欢歌”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启动宣传片。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8家单位代表共同上台启动活动。胶州市、商河县、济阳区、阳信县等地的鼓子秧歌队伍进行了传统秧歌精彩展示,展演节目还包括由鼓子秧歌改编的群众广场舞节目,通过团队展示与单项展示结合的方式,集中宣传推介传统秧歌舞蹈的风采。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启动“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活动年坚持农民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以文化活动为主线,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作为活动年重要板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近期下发《关于广泛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鼓励各地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展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以老百姓最熟悉、最喜欢的乡土特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是文化大省,民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以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引领,以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抓手,深耕沃土、守正创新,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有序保护和传承创新,彰显了发展新活力。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入选8个,位居全国前列。同时,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62家。
过去几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引导各地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和管理中“创、促、用”结合,实现“规划引领、创意驱动、融合发展、人才带动”四个突破,打造“保护可活化、经验可复制、作用可辐射”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以活动、品牌、人才为抓手,各地深挖民间文化内涵,提高文化活动艺术品位;加大品牌带动,普及传播优秀民间艺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传、帮、带”活态传承作用,促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一枝独秀”趋向“遍地开花”。此外,各地积极引导“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乡村振兴中“扶志”“扶智”,培育传统工艺项目品牌,“以技、以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鼓子秧歌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样式,群众基础广泛。近年来得益于国家、省级层面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评定建设契机,鼓子秧歌在齐鲁大地的传承呈现蓬勃发展势头,走出文化小阵地、走向惠民大舞台的效果显著,成为阳信县等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百姓文化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阳信县深挖鼓子秧歌传承发展新模式,201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鼓子秧歌文化艺术节,打造精品秧歌队28个,常年开展鼓子秧歌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为秧歌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大地欢歌”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首场鼓子秧歌展演,也得到阳信县群众的热烈欢迎。阳信县洋湖乡居民王桂枝说,逢年过节跳鼓子秧歌,是洋湖乡的老传统。这次全省的秧歌队伍来到洋湖乡,让大家开了眼界,也饱了耳福。希望今后多举办类似活动,让跳秧歌的人们成为一家人。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流展示活动已经被列入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重点示范项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于2023年5月至10月期间,通过专题风采展示推广、交流联动、优秀案例推广三大板块,充分展示交流各地民间文化艺术推动乡村振兴成果,在齐鲁大地掀起感受和参与民间文化艺术的热潮。
(图为活动现场,牧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