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文化旅游是以绿色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针对这一重要命题,4月26日,文旅中国举办“探索产业融合创新机制,茶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线上文旅沙龙,各地文旅政企机关、传承机构、茶旅企业等各行业从业人士共聚,交流探讨茶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和茶旅文化的未来发展,开化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叶志成从开化龙顶茶品牌建设出发,讲述了开化县文旅融合发展,补齐生态短板,助力乡村振兴,完成品质蝶变的系列举措。
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优质的生态资源,赋予了开化“一江清水送下游”的神圣使命。如何因地制宜,实现融合发展?开化县打出平台聚变、产业培育、配套完善、品牌强旅、服务优化的“组合拳”,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撬动了县域经济的绿色蝶变,成为浙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和骄傲。
开化县位于大江源头,致力发掘利用源头文化,开化县茶品牌开化龙顶茶的产地就在钱塘江的源头,绿色茶园充满生机,是全国首批“中国天然氧吧”。
“晴日遍地雾,阴雨满山云”,独特的气候为开化龙顶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作为中国针形绿茶的代表品牌,开化龙顶历史悠久,茶叶生产始于晚唐,兴于明清,以“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的“三绿”特征著称。
近年来,开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做好茶旅融合大文章,把龙顶茶产业链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拓展思路,积极发展茶旅结合新模式,走品茶、观茶、体验互动等特色之路。经过近几年努力,成功打造了“开化龙顶茶文化园”“开化龙顶茶博馆”“茗博园”等一批茶旅融合示范基地,以茶为主题,包含茶文化、茶旅游、茶生产、茶销售、茶创意、茶科技、非遗体验等多个业态。同时,开化文旅提出“茶+”概念,通过茶史、茶事、茶景、茶技、茶教、茶节、茶俗、茶品等这些元素的延伸,建设了“茶史驿道”“贡茶雕塑”“非遗基地”“农创平台”等新业态,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茶业,借助旅游来宣传、发展开化龙顶茶文化,从而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此外,开化文旅高度重视培养茶文化人才,挖掘开发茶俗、茶礼,与茶有关的传说、典故,举办茶摄影、茶歌舞、茶书画、茶叶笔会等文化活动,传播茶文化,巩固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努力实现茶经济与茶文化的繁荣。
开化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叶志成表示:通过茶旅融合、文化植入,开化龙顶茶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茶叶旅游商品及体验服务实现快速增长。也带动农民传统观念的转变,让农民看到新型农业的力量,改变以往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的传统农业观念,对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直接带动了农民经济收入,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在2020年度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开化龙顶品牌价值达27.16亿元。开化龙顶不仅成为10万多名从业人员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2020年,开化县茶叶总产量2397吨,产值10.18亿元,联系5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
此外,在全国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化县提出了全国首个县域级文旅IP“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开化县着手文旅IP的编制和规划,邀请浙江工商大学文旅IP研究中心团队进驻该县,对全县文旅IP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分类汇总,梳理出“钱江源味道”“钱江源星宿”等一批有代表性、品牌性、具有知识产权的高质量旅游模式和产品。通过文旅IP规划,开化县谋划了10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运用“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建设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融合示范基地,形成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体的区域生态经济,助力开化县乡村振兴。
(图片来源于开化文广旅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