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诗意之旅 | 为何李白如此爱黄河

2024-03-25 13:58 来源: 文旅中国

由中宣部传媒监管局指导,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全民阅读 阅读与媒体”主题论坛将于2024年4月在云南昆明举办,并开展“全民阅读·阅读与媒体”系列主题活动。为此,“文旅中国”与“为你读诗”联合推出“诗意之旅”专栏,分享名人为你读诗,旨在引导公众参与阅读,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系列活动参与可扫描文末二维码,登录“文旅中国”客户端、关注“文旅中国”公众号或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征集报名通道,即可报名及作品报送。

https://v4.ccmapp.cn/local/html/mobile-resource/index.html#/ybo/activehome

今天,让我们一起收听主持人张蕾在临汾·壶口瀑布为我们带来的《将进酒》,开启全民阅读的诗意之旅。

▾点击收看,黄河的激荡▾

▾点击收听,李白诗中的黄河▾

将进酒

作者:李白[唐]

为你读诗:张蕾|主持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明】惠世扬

中国人的血液里,好像天生就流淌着浪漫的基因。

明明要说大漠风光好,但不直说风光好,要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明要夸朋友的气度,但不提夸赞之词,要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明明要写思乡情切,但不写思念得泪流,要写“寄泣须寄黄河泉,此中怨声流彻天。”

就连取一个名字,也要讲究联想比喻,须得栩栩如生才行。于是,原本三百米宽的黄河,乍缩为五十余米后,跌入落差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成的瀑布,要取名叫做“壶口瀑布”,这是巨壶注水的形象比喻。

图片

激荡着的壶口瀑布

这些浪漫的想象,飘逸的词句,到底从何而来?从东往西走,抵达吉县壶口瀑布后,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了。

当想象化作眼前实景,当梦中的响动变成了耳里真实的轰隆,当手指触摸到黄河水的那一刹那,那些字斟句酌一下变得清晰,变得具体。

只有亲临现场才发现,曾经所有的想象,都不及眼前一瞬的震撼。

点击收看 像黄河一样奔腾短片节目(下集)

原来“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只是李⽩飘逸的想象。

原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天涯。”不只是刘禹锡无源的虚构。

原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不只是王之涣凭空的杜撰。

不观壶口瀑布,难知黄河真容。

作为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是镶嵌在九曲黄河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它的汹涌澎湃、怒吼咆哮、奔腾不息,给了观者巨大的震撼与无数的遐思。

图片

读诗人张蕾在壶口瀑布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为一部流动的文化史诗,华夏文明的动脉,黄河一直以它的磅礴、它的浩荡哺育着世代的我们。

它哺育我们——

在老子指着奔腾的黄河水,对孔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后,上善若水成为我们的民族性情时;

在我们吃着黄河水灌溉的吉县苹果时;

在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关于它的字字句句时,才发现黄河早就成为我们精神里不可缺失的印迹。

图片

“中国苹果之乡”吉县的苹果

在所有诗人里,李白恐怕是最爱写黄河的一个了。

他写黄河,写“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的磅礴;

写“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的奔腾不息。

在李白的笔下,黄河是流动的画卷,拥有万种风姿。或许也正是黄河成就了李白,成就了他作为“诗仙”的不羁、洒脱与极致的浪漫,而李白又在诗中一次次地完成对黄河的朝圣。

图片

黄河奔波了亿万年,才流到我们面前。这世世代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它的支流。

最后,想送你一曲落在壶口瀑布上的彩虹,愿你也能如黄河一样奔腾,像彩虹一般绚丽。

图片

诗意的人


张蕾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全国学雷锋活动最美志愿者。先后主持《欢乐中国行》《综艺盛典》以及众多大型晚会节目被观众熟知,曾获年度最受大学生喜爱女主持人等称号,被誉为“央视新锐女主播第一人”。

(内容来源于“为你读诗”)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