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融合的美丽广州,热情包容的乡土风貌,悠久灿烂的岭南文化,共同点亮羊城“云”上“村晚”舞台!“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2023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在希望的田野上”广州特色小镇村晚即将推出,汇聚各方人才、各类新颖节目,采用4K超高清摄像技术手法。本台“村晚”以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为主会场,结合10个特色乡村小镇进行拍摄,节目涵盖传统文化、非遗民俗、现代艺术、时代精神等不同特色内涵,展现接地气、有喜气、年味浓、暖人心的新时代广州“村晚”大联欢美好景象。据悉,本台“村晚”演出计划于1月14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央视频等媒体平台播出,1月15日19:00在广东综艺4K频道及频道新媒体矩阵触电新闻APP、粤听APP、视频号同步播出。
老百姓唱主角,让世界听见广州乡村的声音
“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2023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在希望的田野上”广州特色小镇村晚,让观众听见乡村的声音,看见农民的世界,以鲜活、生动、艺术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广州地区农村人民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
没有绚丽的舞台,却有田野风光为幕;没有精美的服装,却传递了最真挚的情感!在广州“村晚”的大舞台上,老百姓唱主角,演出作品个个鲜活动人、有滋有味,充满真情实感。
与本次“村晚”主题同名的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就在美丽的从化区米埗小镇取景演绎。这里地处流溪河畔,生态环境优美,种有大片水稻,主要特色产业以精品民宿为主,以乡村生态游为辅,整体风格与《在希望的田野上》主题贴切。通过重新编曲,节目由广州合唱团、广州市文化馆广场舞创排基地、南方歌舞团、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等联袂演出,群文团队与专业院团携手,在优美的歌声以及充满活力的舞蹈中充分展示广州乡村的风采风貌,让人耳目一新,感叹乡村之美。
节目《跳出我人生》采用微电影的形式拍摄,结合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的体育跳绳特色来创作,主角是一群荣获世界冠军头衔的乡村学生。“希望通过跳绳这个体育项目,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冠军荣誉,还能让他们找到自信、找到自我。”花东镇七星小学的赖宣治教师介绍了发展乡村特色教学的初衷。孩子们的精彩演出,洋溢着乡村学子的朝气蓬勃,展现了乡村学校的励志故事。
“乡村振兴给我们农户进行了大的政策支持,让我们的优质农产品为更多人多品尝、推广。”增城仙村农户代表崔文娟在“村晚”节目《食荔枝》的拍摄现场说,仙村的村民们通过热情的演绎述说岭南佳果的背后故事,展示广州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此外,歌曲《乡间小路》《我的家》等节目在黄埔区迳下村、猎德文化站等广州特色乡村和小镇演绎,通过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心里话,赞新生活。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广州乡村百姓更乐于展示自我,为家乡叫好。
从湾区发展中提取素材,书写湾区建设的时代华章
潮起宜踏浪,风正好扬帆。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与大家携手同心、破浪前行,奋力书写高质量建设大湾区的新篇章。2023广州“村晚”活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现百姓的美好生活,铺展乡村建设的美好画卷,更是通过“村晚”的舞台展现新时代下的湾区魅力。
广场舞《湾区时代》、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曲艺表演唱《腾飞吧,大湾区》取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故事,在广州“村晚”舞台闪亮登场。其中,曾登上全国群星奖决赛舞台的广场舞《湾区时代》,非常有创意地选择行李箱作为演出道具,以南沙区中交国际邮轮码头为表演场景,提炼都市人物在快节奏信息化城市中穿梭行走的生动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青年们对湾区建设的梦想与追求,极具创意性和观赏性。由广州市文化馆岭南曲艺传习所带来的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广东南音新唱《同心结》,也在本次“村晚”舞台中再次登台,三姐妹同游港珠澳大桥,东深供水、“天鸽”台风中驻澳部队抗灾等一个个感人故事娓娓道来,表达了人民对粤港澳大湾区蓝图发展的无限憧憬和深深期盼。而在广州市文化馆“一团火”曲艺创作基地带来的新作品《腾飞吧,大湾区》中,激情蓬勃地唱响广州“喜庆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决心和信心,从唱词中深深感受到大湾区经济腾飞、新农村建设发展、城市不断变化进步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揭开公共文化新地标的“盖头”,凸显岭南传统文化的韵味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作为本台“村晚”主会场,其蕴藏着传统文化之美、岭南生态之美的风貌在精彩的艺术演出中徐徐展开。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以及由它们共同形成的大型园林景观,是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
在“村晚”的舞台上,优秀的群众文艺团队与专业艺术院团齐聚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主会场,为广大群众送上“文化大餐”,带来歌曲《挺好的》、诗词吟诵《古诗粤韵》、歌舞《领航》等节目。通过歌声的带领,跟随着演员们的舞步,观众们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中聆听独具广府魅力的吟诵,一起欣赏这座广州公共文化新地标的岭南韵味与文化魅力。
身着传统服饰、手持油纸伞,美丽的西关女子走过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古镇,带来音画《雨打芭蕉》。位于广州番禺区的沙湾古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诞生了沙湾“何氏三杰”等众多著名广东音乐人。传统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在此演绎,与古镇特色交相辉映、融合碰撞,向观众展示岭南风采、古镇风貌以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此外,来自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演员们还走进番禺大岭村,在村巷、祠堂中进行抖空竹、手技(小队)、抖杠、滚环、草帽等表演,这正是“村晚”节目之一情景杂技《闹春》。番禺大岭村是有着800余年历史的珠江口广府水乡村落,是明清番禺“岗尾社十八乡”传统聚落的代表,村落形态保存完整,保留了很多具有岭南特色文化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岭南水乡特色村落中,传统技艺与岭南建筑互相映衬,演员们的表演给村民们送上了新春文化盛宴,也演绎出了广州乡村春节的浓浓年味儿,展现了老百姓自信向上的精神气儿。
(图片由广州市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