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年,直播PK和打赏模式在我们戏曲传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这种模式与观众互动,为传统戏曲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习戏曲已有十二年的刘书含,如今通过抖音直播“最大化”宣传着戏曲艺术,在与网友的互动中,她发现,来自网友对戏曲的观点和提问让她深受启发,也更加让她热爱戏曲这个行业。如今,像刘书含这样的戏曲演员,在直播间连麦PK,收获观众打赏,已成为戏曲行业新现象。11月13日,武汉大学发布《直播PK、打赏与戏曲传播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当前戏曲网络传播新局面进行解读,来自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聚焦当下直播和短视频等传播形态,围绕戏曲艺术的历史传承和当代转型进行研讨。
数字化传播技术为戏曲发展找到新的道路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记录着中国社会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保留着中华文化的痕迹与脉络,十分珍贵。随着时代变迁,可供选择的娱乐样式大量增加,戏曲观众的流失严重,戏曲艺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传统戏曲在发展过程当中面临两个困境,一个是如何吸引观众,另外一个是如何促进青年演员成长。伴随着数字化传播技术,如今传统戏曲找到了新的道路和发展空间。”武汉大学教授、中国戏曲学会顾问郑传寅认为,“直播为戏曲表演打造了全新的‘云端舞台’,吸引了剧场之外的海量观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已有231种戏曲在抖音开通直播;2021年至2022年间,抖音戏曲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在已经开通直播的戏曲中,73.6%的主播获得过打赏。
在吸引观众、提升戏曲演员收入之外,直播PK也正在成为戏曲传播良性文化生态下一种新的交流互动方式。今年10月,抖音直播发起新剧传承纪念专场活动,邀请四位京剧主播齐聚直播间,通过“对台斗戏”方式连麦PK,再现梅派经典,普及梅派唱腔知识,讲述戏曲人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近年来,直播间里戏曲PK并不少见。不仅有名角儿在直播间“打擂台”,青年演员们也不甘示弱,多次与不同音乐领域行家们直播PK,借此让戏曲这门古老艺术走进更多人视野。
郑传寅介绍,“PK源自戏曲‘斗戏’传统,是市场竞争的一种形式,不同剧种、行当的戏曲演员直播PK,互相切磋技艺、提高艺术水准,观众评定高下并送出点赞、鲜花、打赏,重现了传统节日围观擂台戏的热闹景象。演员以PK为比拼擂台,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弱化了戏曲演员论资排辈的可能,激发出演员从业积极性,促进戏曲行业培养生力军。”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看来,直播PK、打赏这一新的数字化的传播带来了戏曲传播生态的“大变脸”,这种转型让传统戏曲从以收藏、保护、陈列为主的“博物馆戏曲”当中走出来,走到人民大众中间。“我们现在采用的数字化媒介的沟通的方式,恰好是曾经走进人民大众当中最好的方法。”谷曙光说。
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是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根基
为保护戏曲艺术,尽最大可能复苏其艺术活力,国家层面作出过许多努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要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在鼓励发挥新媒体平台对戏曲传承、传播的作用的同时,相关政策高度重视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的生产。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邓为认为,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新时代下戏曲艺术与直播PK和打赏的相遇,一定会成就更多跨文化传播的佳话。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能够保证戏曲艺术在直播平台上有着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这是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根基。
实际上,已经有不少戏曲院团和戏曲演员在为此努力尝试。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抖音短视频覆盖剧种门类超300种。湖北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安徽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安徽太和县皖豫征服豫剧团、山西万荣县蒲剧团、河南鄢陵县花乡豫剧,是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五大县级剧团。为进一步服务戏曲传播传承,2022年4月,抖音直播启动“DOU有好戏”计划,为多个剧种的展演提供演出平台和流量支持。截至今年4月,已有2705名专业戏曲演员、163家院团机构加入这一计划,通过直播间线上演出。
北京京剧院言派老生,国家二级演员王宁在抖音直播,先后与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弹等同行PK,演出《定军山》《沙家浜》等精彩唱段,频频收获年轻观众的喝彩、打赏、礼物。“过去一年,我几乎每晚都直播戏曲,把直播间当作‘练功房’打磨技艺。京剧言派演唱者稀少,我在直播间表演言派唱腔,吸引了大批年轻戏曲爱好者,甚至有粉丝定时带着孩子来看直播。”王宁说,“与同行PK才艺,展现不同艺术门类的精粹,观众不仅用打赏表达认可,还会购票去线下剧院看我的演出。粉丝们的肯定,让我更坚定地坚守传统戏曲传承之路。”
助力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随着互联网普及,传统文化传播在线上打开了新局面。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珺认为,直播PK、打赏的互动方式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道路,不仅解决了戏曲演员自身的发展问题,还为传统戏曲培养了大批爱好者和忠实粉丝,这种能够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传播创新值得鼓励。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陈建华则认为,直播PK、打赏,正在重构戏曲艺术传播的数字场景,为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技术赋能;同时,也在拓宽戏曲市场创收渠道,成为演艺经济新模式。他认为,这一模式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形成新的互动仪式,拓展与重构了观演一体的戏剧空间,并且促进“直播+非遗”产业化,有利于戏曲非遗走进当下日常生活,实现活态传承与产业传承。
北京科技大学讲师范小唯曾说,直播PK让曾经小众、看似传统刻板的艺术展现出蓬勃生机,“其真实感、代入感和感染力,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机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欧阳亮同样认为,直播展示了中国戏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为赢得更多区域外的观众群体创造了可能性。直播间和短视频作为戏曲展演的新舞台,拓展了戏曲的生存空间。直播既可以让观众获得与传统观剧类似的“现场感”,又节约了观众的时间成本,故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赢得当代人的青睐。
“抖音戏曲直播现象均由创造、传播、接受主体自发自主完成,恰恰体现了戏曲传承发展的自驱力。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直播PK、打赏等功能,提高了直播平台戏曲传播队伍的稳定性。”欧阳亮认为,抖音直播筑造了“爱戏之人”的良性文化生态,“投戏缘”的创作者、表演者、观众“一拍即合”“惺惺相惜”,为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
(图片来自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