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脚步临近,置办年货提上了日程,各地年货大集也纷纷热闹“开集”,年味越来越浓。近年来,年货大集不断创新,不仅加入许多民俗文化元素,还通过形式创新带来全新体验,更借助直播等手段扩展了销售渠道。河北、山东等多地推出“文化年货”“非遗民俗大集”,让广大群众和游客感受“文化年味”。贵州、黑龙江等地办起“列车上的年货大集”,以方便沿途百姓采买年货。如今,年货大集开始借助电商平台开启直播带货模式,抖音、快手等纷纷开启线上年货节,为网友带来“网络云赶集”的新体验。种种别具味道的年货大集让网友直呼“这才是年味该有的样子!”。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月30日0时至2月6日10时为周期,以“年货大集”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2月2日20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1月30日,@央视网发布【年货大集里的浓浓年味】话题,称春节临近,中国各地的年货市场也开始热闹起来。浙江象山县茅洋乡设在田间地头的乡村年味集市热闹开场。新桥冻面、泗洲头土豆,独具传统特色的大塘麦糕、手工年糕等各式“宝藏好物”,引得游客市民争相品尝。四川眉山举办了一场庖汤年货大集活动,肥而不腻的腊肉香肠、香嫩爽口的粉蒸肉、鲜美有味的小火锅,村民和游客共同围坐在桌旁,品火热“庖汤”、过红火新年。“年货大集里的浓浓年味”话题冲上热搜榜单第3位,阅读量达8855条,讨论量近3亿。2月2日,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为8161条。
2月3日,@央视新闻发布【农贸大集年味浓 热闹红火迎新春】报道,称黑龙江铁力大集主打一个啥都有。零下二十多度超4万人赶大集,最早的6点多就来了。网友调侃“没人可以空手走出东北大集”。
2月6日,按照习俗,腊月二十七要“宰鸡赶大集”,置办年货。“年货大集”话题再引热议,@央广网、@中国经济网、@人民资讯、@澎湃新闻、@中工网、@中国新闻网、@北青网、河北新闻网、@博览新闻、@陕西网、@贵阳网、@北方网、@沈阳王、@金台资讯等媒体纷纷撰文,报道各地年货大集举办情况。
截至2024年2月6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503503条,微博105136条,客户端203128条,网站60653条,视频57435条,微信65535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客户端和微博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40.33%和20.88%。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年货大集里的浓浓年味”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各地年货大集让年味走进千家万户,占比29.1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初一一yu:各地年货大集热热闹闹,是年味最浓郁的地方,大家在大集上置办年货,再把浓浓的年味带回家。
@义迷妹是我呀:很有年味呀,看着热闹又暖心。其实,年货大集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各式各样的年货,寓意着新年的吉祥与美满,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二是,认为年货大集是乡村振兴的最好象征,占比28.8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郁金香:红红火火过大年,这才是中国人民希望看到的。这次各地牟足了劲办大集,“土味”特产和贵价海鲜应有尽有,这就是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的最好注脚,国家真的强大起来了。
@刘丙嗪:别的不说,我就爱那大集上的本地特产还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才是人间烟火气,更是国家繁荣富强、乡村发展的美好象征。
三是,认为年货大集在年轻人中十分受青睐,占比24.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许仙@@:年货大集上的东西不仅实惠,量还多,比商场性价比高多了,我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都爱逛,上街恨不能都买来看看。
@奔跑的鱼:打记事起,对赶大集的印象就是热闹,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这才是人间烟火,是大城市缺少的“人味”,这种气息老少咸宜,怪不得“大集”成网红打卡地了。
四是,认为很多大集形式创新“潮味儿”十足,占比17.6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yuyu:现在很多年货大集做得非常现代化,有“一体式”服务、有线上直播销售,还有很多极具潮流的产品,真是“潮味儿”十足。
@老祖:我看社交平台都推出“网络云赶集”了,很多村支书都开始直播带货了,大集也都开始创新发展了,好现象,加油!
三、舆情关注
近日,关于年货大集的视频、话题屡上热搜。按照习俗,2月6日正是“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的日子,全国各地的年货大集迎来了不少消费者,琳琅满目的当季食材、此起彼伏的热情叫卖、摩肩擦踵的热闹人群、摊位间升腾的袅袅烟气......一幅幅备年货迎新春的场景、让浓厚的年味儿在集市间弥漫开来。大集的意义早就不止于“商品交易”,它是承载乡情的寄托,更是展现乡村振兴、百姓安居的象征。
作为一种传统消费场景,结合了民俗文化的年货大集为人们带来了新体验、新感受。据报道,山东泰安新泰市冬季“黄河大集”不久前在新泰雪乡开幕。在这里,不光有汉服租售让游客仿佛踏进穿越之门,体验“国潮”魅力,更有一排排非遗项目,令人目不暇接。在山西闻喜县涑水小镇的年货大集上,不仅有各种美食、当地特产,更有“葫芦烙画”、布老虎制作等非遗体验项目和产品。河北将“文化年货”摆上大集,棋子烧饼、曲面、阜城剪纸......独具特色的非遗产品销量持续走高。可见,传统的年货大集与文化元素碰撞,正在焕发出新活力。
其实,社交平台上,“乡村大集”已经早已成为流量密码,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据快手1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如今“赶大集”已经成为全网年轻用户的潮流生活方式,其相关话题全网累计播放超40亿次,且以每周1-2亿的速度增长,很多乡村大集如今都成了网红打卡地。“乡村大集”的出圈为年货大集带来了流量与关注,成为其走红网络的背景前提。临近春节,各大电商平台“年货节”活动频出,“网络云赶集”直播间观众爆满,网红年货大集游客如织,搭上“互联网”快车的年货大集展现出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文旅融合的巨大潜力。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年货大集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带动潜力,还承载了许多年味乡情的情绪价值。各地要重视年货大集的“文化属性”,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推出民俗体验活动,让百姓欢欢喜喜过好“文化年”。还要积极推出各类举措,完善乡村大集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更要加强数字化建设,实现线上零售端、品牌商服务商、线下零售商等全行业生态链各环节的高效、智能融通,全面提升服务。也要看到,互联网对提升集市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有重要意义,要善用直播等新兴传播形式,更要着力打造一批有流量、有口碑的集市品牌,实现集市的长足发展。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