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那天上的云霞,看这大地的童话,行走在尘世的人们啊!一杯洗风尘。莫道人间路漫长,让这酒激发你的生命之火,伴你天涯浪尽、意兴云飞……”近日,舞台剧《醉锦图》在央视一套上线,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白酒文化与美学文化交织共融的沉浸式美学意境体验,将人间百态的缩影,形成了一副内心的醉锦图。
此次上线央视一套的《醉锦图》,以大气的场景、细腻的拍摄手法,将剧中的精华段落和场景浓缩成一部美学大片,深刻解读了其中所蕴含的白酒文化和人文内涵。
美学并不如世人想象的那般遥不可及,在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中,生活美学已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能寻找到“心灵滋养”的方式。比如,有人在旅途中入住一间生活美学酒店,可能会为房间内匠心独具的精雅陈设和窗外景观驻留停留,也可能会被墙上悬挂的一幅艺术作品、屋内摆放的一束花艺而沉醉;也有人通过听音乐、看画展、练瑜伽、品美酒达到心灵的净化和陶冶,实现“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多媒体舞台剧《醉锦图》正源于这种至纯至美的生活美学。全剧深入挖掘了酒中美学的丰富内涵,将水井街酒坊600余年积累的人文底蕴和美学精粹以舞台剧的形式演绎出来,使之与成都的历史人文、烟火气息交织融合,在中式传统美学的继承贯通中,链接起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
在铿锵激越的乐声和飞扬动感的舞姿中,《醉锦图》以酒入歌,以美偕舞,在“序篇·天地”“正篇·世间”“尾篇·和合”依次展开,为观众面前呈现出一幅从宇宙洪荒到天人共酿、从世间百态到美酒流芳的精美历史画卷。在开场的“序篇·天地”中,该剧通过多媒体巨幕、音乐灯光和饱含寓意的舞蹈动作,把天地万物的慷慨滋养与人的创新创造活力,进行了艺术化的融合与表现,为观众带来宏大又细腻的视觉冲击力。“正篇·世间”则以人世之间的众生百态作为剧眼,从一位巧夺天工的蜀锦手艺人织就的600余年前成都水井街图景徐徐展开,将水井坊·井台酒中美学与中国美学文化融合演绎,呈现出一幕一幕以酒为线索所串联起的人生画卷,观众不仅从中看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也仿佛置身四川独特的韵味和成都浓郁的烟火气息中。“尾篇·和合”将人间百态的缩影,呈现于一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生画卷中,展现出“锦绣图景新看,千里竟娇颜”的壮美图景。
将舞蹈、诗歌、书法、器乐融为一体,在天地、人物、情感的虚实交错和古今交融之中,展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渊源,是多媒体剧《醉锦图》的一大特色。为了体现“酒舞”的时尚灵动、恣意洒脱、潇洒飘逸,全剧采用了动与静、力与美、刚与柔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在舞剧现场大屏幕投射的水井街东门胜景生活图景里,有商队的男人们站立在船头,看向岸边水井街的酒肆;有水手们与风浪搏斗后的畅快痛饮;也有商队的侍女们手持团扇,舞姿曼妙,如同微风拂柳。
除了舞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古诗词和书法等艺术也被巧妙融入剧中。两名身着中式长袍的四川竹琴艺人在剧中深情对唱,唱尽了水井街在600余年光阴流转中与芸芸众生的故事,展现出人间烟火的繁花似锦。
作为一台多媒体视听舞台剧,《醉锦图》融入了时下最前沿的高科技影像技术。比如为了在序幕中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剧中以浩瀚的星空和旋转的时间轮盘为背景,以此来展现历史变迁有如斗转星移,犹如星河落入大地,从而切入故事主题。在群舞段落,舞台以大地孕育生长、种子在泥土里发芽以及织机工匠的表演来体现水井坊酿酒工艺的匠心之美。接下来,又以浪花拍击岩石,风起云涌、巨浪滔天,来暗喻酿酒人冲破艰险,痛饮狂欢、搏击风浪的创业激情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中国精神。
据了解,舞台剧《醉锦图》是由水井坊携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携手打造的巡演版定制剧,剧中所展现的600余年前成都水井街图景正是来源于1998年考古发现的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不仅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9年度),还成为首个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酒坊遗址(2001年);2008年,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专家单霁翔表示,水井坊制酒工艺的每一道工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形式,满足了今天人们对生活美学的需要。
今年,是水井街酒坊科学考古25周年。《醉锦图》以创新的形式,既传承了中国酒文化的“美好”与“经典”,又演绎出了水井坊·井台酒中美学的历史沉淀,可以说是对中国酒文化和水井坊不断传承与创新活态文化的生动表达和深刻致敬。目前,该剧已在央视一套、央视频、水井坊视频号同步播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