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2024-06-21 17:08 来源: 文旅中国

曾经草甸孤天外,空余花草多娇媚。生长在云间,冷清寂寞怜。

三千年故事,二十载前誓。每忆当歌传,笑从篷帐喧。

——《菩萨蛮·再登武功草甸感怀——献给那些曾经和正在为武功山旅游开发奋斗的人们》

读到这首词,便走进了盛年的王斌在武功山的岁月。

距今2.3亿年前的古生界加里东运动时期,江西、湖南大部分地区还是浩渺无际的泽国,武功山是茫茫海域中的一个孤岛。

与庐山、三清山等省内其他名山相比,武功山为江西省最早露出海面的山系。 

距今60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中国造山史上的燕山运动至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武功山趋于稳定。自此,与衡山、庐山一起被称为江东南三巨镇。但武功山因其地偏远,不见经传,没有与衡山、庐山一样闻名遐迩。直至20世纪90年代,仍然静如处子,寂寂无名。 

怀着对家乡建设的热情,王斌和他的同仁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等待他们的,是一番如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开创,是一场胼手胝足、前赴后继的开拓。虽然艰苦,然而隔着时光的温柔滤镜,回忆起来,其间亦有着浪漫的诗意。

王斌的《春游武功山羊狮慕》一诗,字挟春光,物我交融,寻常的题材中,诗处处斐然多彩的春山生机,读此诗时,在诗人灵活多变的笔致下,仿佛看见诗人在武功山中的怡然自适。

花果山猴何处去?空余石寨鸟巢新。

藤梢竹筱迷人眼,世外深幽好静心。

石底流泉边唱鸠,弈棋树下对灵猴。

野花数朵摇深意,空谷风邀岁月留。

篝火熊熊燃旷坪,纵谈农事笑渊明。

梦留桂魄吴刚乐,谁与种花仙子情。

月照冈峦人不眠,鸟飞呼唤日红圆。

流星昨夜坠山谷,早与牧童嬉看鲜。

吾和片月约山巅,夜雨狂风惜误缘。

晨起徘徊葛仙遇,笑邀雾散放黑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作为贯脉绵亘、根盘八百余里的武功山,山高水沛,倒也本自具足。

武功山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的分界线,银杏、红豆杉、铁杉、黄山松等诸多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在武功山率性生长。

这里也是云豹、华南虎、黑鸢、红隼、白痫和大鲵等动物的家园。武功山降水量丰沛,数百条大大小小的瀑布终年飞花碎玉,碧湖、深潭、幽泉映照天光云影。

长久的相处与热爱,令武功山各具姿态的风物,都映照在王斌的诗词中。王斌的诗风朴素自然,却又蕴含着丰富隽永的情意。他的《武功情海诗片·组诗》言近旨远,涉笔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胸中豪情与山野逸致:

一、 野黄菊

独登峰顶惊鲜艳,岂是凡人植岭巅。

摘束黄花叩阊阖,神思见菊忆当年。

二、吊马桩

盘古开天立顶东,马随仙去独悬空。

风吹我面深情蕴,雄峻专心济武功。

三、山巅梦月

巅梦婵娟吾喜狂,瑶姬飞下说心慌。

厉言织女有仙主,劝我追星到盛唐。

四、孤松

山冈寂寞独擎天,只有飘云来爱怜。

偶尔灵猴攀附我,狂风雨到遁逃巅。

五、鹰隼

何年栖守悬崖顶?代代盘翔翠巘雄。

神遣罗霄巡壮志,生来情满此山中。

六、花果山

花果山空千百年,归乡卜筑喜吾先。

不料冒出猴多事,手舞仙颁祖产权。

今年,武功山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桂冠,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这正是王斌当年憧憬过的情景。事了拂衣去。在武功山,王斌与旧日朋友陶陶然,即景发兴,兴之所至,写下《山中访友》:

盘山小道贴云行,

风语花摇峰送迎。

人与林莺能对话,

几多情景不曾经。

友住山巅云海中,

旧书老酒伴苍松。

自言此地离天近,

日月常陪饮几盅。

读《山中访友》组诗,清风翠色,云海苍松。碧山人来,清酒深杯。诗中有画,情景相生。

另一组《暮春归故山感怀·七绝》同样是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不求深远,自足雅音:

鸟声催落百花期,不叹三春短聚离。

夕照苍烟应羡我,远山云岭是相知。

山巅曾记独徘徊,沟壑梦怀篝火堆。

闻说葛仙归故里,彩云牵线约我回。

这两组诗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用质朴明朗的笔调,渲染了如今武功山的情味。

而曾经的武功山沉默、安静,大有“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的深长意味。在以亿年、千万年为单位的漫长时光里,武功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白云深处闲人少。

但武功山还是有人来过。葛玄、葛洪、武氏夫妇、徐霞客……

山顶终年云雾缥缈,而在武功山最高峰金顶,四座石头垒成的古祭坛遗迹显得古老、神秘。据考证,古祭坛始建于三国东晋期间,是块石拱顶结构,俗称“无梁殿”。应属国内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无梁殿”。

在葛仙炼丹处,王斌也曾盘桓。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千余年前的祭坛仍在,而葛仙以及与之同时代的人已不知去处。惟余传说留在山中。

王斌的《武功祭坛情梦组诗·七绝》中如“空中之音、镜中之像”,虚实相生之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金顶坐断多少年?葛仙嘱我守山川。

临行重重叮咛道,只许忠良上岭巅。

挤土成坪盖祭坛,猴来搬石乐艰难。

白鹇用嘴校绳墨,明月迟迟不下山。

门朝差异谜谁解,子午祥光恰对天。

垒石悬空盖成拱,葛仙手艺古今鲜。    

仙坛内外无铭刻,考古字文须讲求。

白鹤仙人冲举后,或存资料洞中留?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年代久远的祭坛所承载的时光的刻度,令王斌长作遐想,感发深厚,流连忘返。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从20世纪90年代起,武功山渐渐为世人所知。伏久者,飞必高。近年来,被入选为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中国风景名胜区自驾游示范地、中国青少年户外体育运动营地、中国天然氧吧、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王斌将武功山古往今来融入《武功情缘组诗》中:

今日中庵烧柱香,我盼葛道早归乡。

千年独炼罗霄美,岂敢功成吝奖章。

吊马桩空多少年?何时赤兔凯旋巅?

自随葛道飞天去,无数客来头仰瞻。

祭坛边上欣留影,背向东方有逆光。

轻按快门清脆响,葛仙闪入镜中央。

携琴与鹤乐山川,葛道时和五十弦。

赠别丹砂谈养气,盼归解说外星天。

武功山的千峰万仞、翠微烟霞一如往昔。它和岁月一样古老,又和岁月一样年轻。明明已经千万年,却又恍如新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武功山。在武功山上,也许遇见不一样的风景,也许遇见不一样的自己。就像武功山在王斌诗词中的不同面貌。武功山的美,或壮阔或明丽,不一而足,值得一去再去。


责编:赵骏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