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南方观察 | 传统文化闪耀文博会 产业升级蓬勃发展

2023-06-09 22:08 来源: 文旅中国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于6月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行走在12万平方米的展馆内,文化传承之光闪耀文博会,一批批非遗华丽转身,与新兴业态、新兴科技结合生动呈现,传统文化绽放时尚与科技感,古老文化瑰宝以数字化方式走向大众……悉数登场的最新成果令人应接不暇,澎湃动力注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专业化的平台上演绎出文化传承的多样化与丰富性。

文博会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的文化盛会已成功举办了18届,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等不断攀升,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其成长也见证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日益紧密。

数字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插上现代“翅膀”

展会上,无数优质文化产品从四面八方汇聚,大量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参展内容,展现出新时代文化产业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作为连接艺术与大众的桥梁,新的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带来崭新硕果。在甘肃展区,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云游戏等游戏技术,复现百年前藏经洞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让观众能近距离感受敦煌文化的神秘与璀璨。观众可以在XR虚拟演播室,来一场莫高窟沉浸之旅,感受黄沙漫天、宝相庄严,互动体验如身临其境,动动手指,就可以为敦煌线稿上色,沉浸式体验壁画绘制过程。在“文物及文化遗产数字化”板块,观众可以在虚实之间体会数字化给传统文物和文化遗产带来的生命力。

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展示,文化遗产变得更加鲜活立体。观众可以在元宇宙中,畅游大运河;数字荣宝,让350年历史的荣宝斋焕然一新,老字号有了新看点;《江苏文库》数据库中,一键通晓千年文脉;唐三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水旺在文博会现场展现唐三彩烧制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尽显“大国工匠”精神……数字之光点亮了传统文化。

与此同时,各种非遗技艺在文博会上的现场表演,引来不少观众驻足欣赏。各参展展位前,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从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马踏飞燕”文创毛绒玩具到以齐白石经典作品为设计元素的茶席,从宋画的折扇到茶具、香器文具、盲盒……设计作品让文物“活起来”,深入生活肌理;为了让非遗“活起来”,在山东馆,皮影戏成为航天故事的载体,以国家航天局的IP航小梦为原型的卡通皮影系列文创,吸引了现场的小观众。此外,泉城系列皮影耳饰、胸针,国潮的西游系列数字藏品等更为年轻人所接受与喜爱。

漫步文博会,千姿百态的文创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也让高冷的文物变得时尚有温度。它们以创新的方式演绎文物背后感人的中国故事,让文物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非遗文化、工艺美术、传统艺术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产业化升级,植根文化沃土绽放精彩与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只有根植传统文化,才能永葆文化活力。本届文博会还在“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中,通过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创新。

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的传承人郑春辉介绍,文化传承要把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在此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他看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有活力,与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薪火相传,奋飞不辍。众多年轻人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担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任,用新潮、科技的“玩法”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走近年轻人的世界,古老的文化便在现代社会获得了真正的传承活力。

让传统文化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文博会的现场也见证了年轻人“接棒”传统文化。身穿汉服的年轻人穿梭在各个展馆,他们对文旅、非遗以及艺术展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身穿“马面裙”的90后冯小姐从事设计工作,她经常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来到文博会,对她来说是一次“学习之旅”。从非遗的苏绣到端砚,从缂丝到云锦,从宜兴紫砂到龙泉青瓷,冯小姐都认真了解,“从文博会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文化传承的使命。我非常喜欢文博会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坚守。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它们的精气神与魅力让我们年轻人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深圳也交出自己的“答卷”。火爆“出圈”的《咏春》闪耀文博会。这一“深圳出品”的舞剧创新性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为题材与展现形式,将深圳元素赋予新创舞台剧中,推动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链接传统与现代,为深圳舞台剧树立新标杆。

非遗民俗,民间艺术或者民间传统手工艺,它们都承载着前人的情感、指纹与气息,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历史的容颜。作为一种活的、流动的文化遗产,需要为它接上现代生活的地气,与现代生活进行更广泛的连接,才能使之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文物的背后是历史,更是文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本届文博会涌现不少传统文化资源,在数字化技术赋能下,许多不乏传统元素的文化产品大放异彩。让文物与时代同频共振,让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密码获得现代形态的美妙呈现,本届文博会更好地将全国各地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文化资本,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样的使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以饱满的激情与实际行动力,面对文化传承的命题,发出自己的“时代强音”,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供图:中传华夏国际文旅发展集团)


责编:朱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