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万年上山,稻作起源;五千年良渚,点亮文明;两千年古越,精耕勤战;一千年两宋,东南形胜;一百年红船,开天辟地……镇馆之宝完美阐释浙江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9月27日,为献礼杭州亚运会,营造迎亚运、看展览、赏文物氛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联合推出的《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表示,百大镇馆之宝此次齐聚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充分体现了全省博物馆人的开放心胸,可谓在非常时期做非常之事。在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正拧成一股绳,致力于打造真正意义的博物馆共同体。今后,博物馆镇馆之宝特展不但可以在之江文化中心举办,还能在更多地区亮相。
2月,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共同启动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5月,公布了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名单,共七大类100件/组。其中,金属器类15件/组,玉石器类14件/组,陶瓷器类25件/组,书画类18件/组,杂项类18件/组,自然类5件/组,近现代文物(革命文物)类5件/组。
百大镇馆之宝是浙江省数以百万计文物里极品中的绝品,是极具浙江历史文化辨识度的文物标识,阐释浙江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表示,全省各级博物馆要进一步树立共商共创共享的和美大家庭、利益共同体理念,努力让每个馆的独角戏、小声音,汇聚成为全省文博系统的大互动、大合唱。
本次展览中的每一件/组文物,都是浙江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佐证。如浙江省博物馆的良渚玉琮王,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器的巅峰之作;五代吴越国玉善财童子立像,出土于杭州雷峰塔地宫,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湖州市博物馆的东汉四系印纹“茶”字青瓷罍,是我国目前最早发现“茶”字铭文的贮茶器具,是湖州茶事兴盛的重要佐证,也是浙江乃至全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温州博物馆的北宋套色版画《蚕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套印画,它的发现把我国套色版画的历史提前了近两百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蚕母形象。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华南虎标本,是浙江省现存唯一的野生华南虎标本。另有浙江省馆藏唯一的宋代花鸟画作品,杭州博物馆的南宋竹丛雀鸟图团扇页,代表宋人精致风雅美学意趣的南宋摩羯双耳金杯、银鎏金双龙纹承盘等精品文物也亮相本次展览。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如是说,除首批展出51件(套)的文物,接下来其他百大镇馆之宝也将陆续展出。我们既要讲好浙江故事,也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开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传承浙江历史文脉、守护红色根脉的重要场所,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湖州有三件馆藏一级文物成功入选百大镇馆之宝,形成了省域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湖州市博物馆馆长周颖表示,我们一直努力通过研究藏品策划原创展,不断加强与社会联动,深耕乡村博物馆培育,为继续保持浙江博物馆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势头贡献着湖博力量。
相关设区市文物行政部门、百大镇馆之宝相关收藏单位负责人等参加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