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产业|西安市鄠邑区:农文旅深度融合 产业扎根“和美乡村”

2023-09-16 16:48 来源: 文旅中国

9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西安市“走进和美乡村”系列新闻发布活动。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丽萍主持活动。

西安市鄠邑区委副书记任涛以“打造和美乡村 建设诗画鄠邑”为主题,全面介绍了近年来鄠邑区围绕“诗画鄠邑、品质新区”总目标和“南山北水、东工西旅”的总布局,着力打造美丽、活力、富裕、诗画、宜居、和谐“和美乡村”的情况。

西安市鄠邑区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关中山水最佳处”的美誉。近年来,鄠邑区依托秦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艺术融入乡村、点亮乡村、活化乡村,探索出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鄠邑模式”。

作为关中忙罢艺术节的主会场,蔡家坡村持续放大“文艺赋能+农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效应,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消费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民增收,成为艺术融入乡村的典型。

比如蔡家坡村推动“民宿+餐饮+有机农产品+忙罢衍生品”全产业融合,形成了由艺术家“创客”主导的美术馆、雕塑馆等文化艺术类创业项目,由“新知青”创业者主导的文化主题民宿、研学实践基地、国学讲堂等农文旅融合类创业项目,由“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创客主导的设施葡萄种植园等种植养殖示范园区,“户县院子”、花栖玥民宿、葡萄藤下民宿等品牌受到市场青睐。

目前,蔡家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年旅游综合收入1400余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0万元。

同样将艺术“镶嵌”村庄的还有石井街道栗峪口村,这里“长出”的“土锤咖啡”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地,尤其是那句“让全村人喝上咖啡”的标语,让慕名而来的游客瞬间变成了“村里人”。

据剪鸭村联合创始人李保国介绍,“土锤咖啡”的咖啡师由附近的村民经过培训后担任,因她们大多为中年妇女,因此被称为“嫂子咖啡师”。这样的模式解决了村上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而增加村民收入。

“土锤咖啡”是鄠邑区整合环山路高品质文旅项目,不断营造新的消费场景的缩影。在艺术赋能乡村的过程中,鄠邑区塑造了“土锤咖啡”、知青楼等56个文旅新IP,绿色发展新动能不断释放。2022年环山路片区村民年收入较2018年增长40%,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

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基石。在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方面,鄠邑区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提升区域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水平,推进以“户县葡萄”“同兴西瓜”“鄠邑蓝莓”“鄠邑杏”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一带、一区、三大基地”的现代果业发展新格局。

此外,鄠邑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农业托管、精品民宿、农耕研学等新产业,建立企业帮扶联结机制,实现村企双向发力、共建共赢。

玉蝉街道曲抱村大力发展稻渔养殖项目,种植黄金晴、荷花等生态农作物,养殖鲫鱼、鲤鱼、小龙虾、鸭子等;依托优势农业基础,发展“我在鄠邑有块田”“曲水稻香”等观光农业、网红打卡景点,以及稻田民宿体验的都市田园旅游,建设旅游休闲目的地;以曲抱村刘海文化和稻渔综合种养为基础,通过农事体验和文化体验等优势资源,打造了关中小江南研学教育基地。

在深化村企合作中,胡家庄村积极推进“三变”改革,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通过招商引资、多元合作的方式,打造“都市农业+乡村旅游+数字康养”产业融合模式。胡家庄村的村集体资产从2010年的150万元负债增值到2022年的10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南山北水的鄠邑区,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村一品”多元发展之路。

(主办方供图)

责编:秦嘉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