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 拜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近年来,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依托老虎台骑兵连红色教育基地为主体,以“红色旅游+”模式,全面深挖并整理红色资源,结合马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多措并举推动“马产业+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共赢。
马产业助力农牧民“马上”致富
老虎台乡托普鲁克村地处天山脚下,村民历来有养马的习惯,但散养始终无法形成规模。如何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助力村民脱贫致富,是村“两委”班子常常思考的问题。
2019年,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的扶持下,托普鲁克村先后投资980万元成立骏腾养马专业合作社,建成500亩集体草场及饲养棚圈、露天马厩、跑马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同时确定了“养殖+旅游”的发展思路,将以往各家各户分散养马的状况变为统一放养、统一配种、统一销售的模式,村里的208户脱贫户加入合作社。
托普鲁克村村民艾合塔木·库尔班听说合作社就建在村里,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原来马是交通工具,想卖马奶赚点钱,要东奔西走辗转各个巴扎。现在我把家里的7匹马托管在合作社,每年能拿到分红,每个月还有固定工资,合作社发展得好,我们也跟着享福。”艾合塔木·库尔班说。
骏腾养马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对养马、育马、赛马、马产品开发等实行专业化经营,构建了马业旅游、马匹交易、马产品生产服务等一体化产业链条。借助电商平台,打开线上市场,开发马肉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统一销售熏马肉、马肠、马奶等产品,促进村民增收。
老虎台乡党委书记邓鑫说:“合作社的马匹由成立初期的53匹发展到现在的数百匹,2022年收入70万元。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村民谋得了福利。今后,我们会大力发展马产业、旅游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民兵骑兵连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在老虎台乡,很多村民把加入民兵骑兵连视为荣耀。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大抓民兵训练,老虎台乡因高原道路难行,不少民兵都骑马参加训练。1965年,老虎台乡组建了一支民兵骑兵连。组建50多年来,骑兵连一直延续着边疆卫士忠诚可靠的基因血脉,无私奉献在固边守家的巡逻线上,成为百姓心目中的“高原雄鹰”。
据拜城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李青萍介绍,近年来,拜城县充分挖掘老虎台民兵骑兵连成立背景、历史沿革、先进事迹,结合党史、军史、民兵骑兵连连史,在拜城县老虎台乡托普鲁克村打造老虎台骑兵连红色教育基地。基地建成爱国主义教育、马术表演、骑马竞技、军事体验、户外探险、松树林徒步等旅游项目。目前,老虎台骑兵连红色教育基地已创建成为地区级民族团结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润疆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吸引周边县市游客旅游的城市名片。平均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收入380余万元。
“老虎台骑兵连作为红色教育基地,以连史馆为核心,以骑兵连展览馆、骑兵文化长廊为支点,将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骑兵史、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连史及拜城人文呈现到游客眼前,系统打造集实地参观、学生研学、干部教育、党建团建于一体的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特色文旅课程。以开展红色文旅活动为载体,吸引各级党组织、援疆指挥部、县直机关单位等到骑兵连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以实地参观骑兵连连史馆、重温入党誓词、聆听政治党课、追忆红色历史等形式,让主题党日等活动形式新、多元化、有色彩。”李青萍告诉记者。
做大马产业,带动红色旅游火起来
近年来,拜城县坚持“红色+绿色”发展理念,深度挖掘马产业和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柯族马文化赏游+骑兵连连史馆红色教育”旅游线路。依托旅游线路和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拜城县不断拓展旅游业态,让游客在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旅游观赏中能够身临其境了解柯族马文化。
拜城县还积极探索“红色+特色”“产业+家业”“合作社+品牌”多元化产业经营模式,从传统养殖向高端养殖转变,使马更具观赏性和竞技能力。大力促进特色马养殖产业发展,带动养马合作社发展壮大、吸引辖区群众以马入股分红,实现群众就近创业就业。截至目前,通过旅游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收入增加1.5万元。
为了增强红色旅游发展动力,拜城县还成立了骑兵连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拔文化水平较高、双语水平高、形象气质佳的群众作为解说员,以较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化运行红色教育基地。
“接下来,我县将积极申报创建自治区级旅游重点村。重点推进老虎台乡骑兵连连史馆、体验营地、松树林布道、赛马场、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观景台项目建设。同时,深入挖掘民兵骑兵连连史,搜集骑兵相关高质量展品,用融通中外的语言讲好中国红色故事,让游客能够上马游玩、下马感受红色文化。”李青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