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地上的云朵》一书。该书是散文名家刘江滨先生的最新力作,按主题分三辑,“人间有味”“飞鸿雪泥”和“橙黄橘绿”,共收录四十余篇精选美文。作者把生活中的人、事、物,放置古今中外的历史空间中放大、融合、提炼,并用他一贯简练睿智且幽默从容的文笔,向读者娓娓道来,令人如沐春风,思绪万千。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三辑主题命名皆取自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诗句,既应景,也应情,更言志。第一辑“人间有味”记录了家乡风物以及童年趣事,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展开。作者生长在有“泉城”之称的邢台,这里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滏阳河由南向北纵穿,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的村庄多种棉花,到了秋收时节,“棉花绽开笑脸,溢出朵朵棉絮,远远一望,地里白茫茫一片,像下了一场大雪,又像地上漫起了云朵”。
刘江滨曾说,家乡是我写作的源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冀南乡村,生活条件有限,但童年的快乐却一分不减。那云朵般的棉花地、摇曳多姿的芦苇丛、“吱扭吱扭”的纺织车、自行车上的日月……这些儿时的快乐时光,是长大后离别家乡再出发时的底气。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活一世,总会留下些许痕迹,功与过,是与非,后人自由评断。刘江滨喜爱历史,也擅写历史性散文。他的文章,特点鲜明,不仅语言独具古典之美,而且文章视角独特,罅隙中得见微光,绝壁处另辟蹊径。在他笔下,每段历史都是是鲜活的,每个人物都是多面立体、有情感温度的。
在创作《人性的幽暗》时,刘江滨为了还原魏忠贤这一历史人物,翻阅大量明朝史料,做足案头工作,甚至驱车数百里到魏忠贤的老家实地考察,找寻四百年前遗留的蛛丝马迹。严谨细致、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很难不让人为之动容。
第三辑“橙黄橘绿”是作者对生活点滴的记录与思考,以及好友间往来的雅文趣事。作者年轻时痴迷鲁迅,鲁迅的文章对其人生轨迹以及文学创作影响深远。作者自称“愚钝”,将好友比作“磨刀石”,好多创作的灵感皆来自朋友的启悟。朋友间交往:一曰利刃(启发),二曰除锈(规劝),三曰磨砺(激发)。汪伦之于李白,张籍之于韩愈,瞿秋白之于鲁迅,皆是如此。读者朋友们也可以将此作为良师益友的甄别器。
刘江滨的散文文笔清新雅致,文化气息浓郁,在河北散文界可谓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现了“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而其中的“文道”“文理”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将个人的思想与风度、立场与观点融入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旋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希望《地上的云朵》能和更多读者相遇,让这些带有温情与哲思的文字,给心灵点亮一盏明灯。
(河北教育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