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名单公布,有48个集体来自文化和旅游系统,不少红色场馆名列其中。中国文化报报道西柏坡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流动展览小分队、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的先进事迹,展现新时代文旅工作者的昂扬风貌及其对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文明风尚作出的积极贡献。
西柏坡纪念馆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中国文化报驻河北实习记者 范海刚
▲ 国庆期间,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以唱红歌、打快板、诗朗诵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西柏坡纪念馆供图
河北西柏坡,中共中央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由此出发“进京赶考”。多年来,西柏坡纪念馆广大工作人员秉持“赶考”初心,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为使命,打造了一支具有崇高责任感、使命感和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青年队伍。他们扎根红色沃土,当好新时代的“赶考”者,以“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荣誉书写了无悔的青春答卷。
“国旗飘扬分外红,各民族普天同庆喜气浓……”今年国庆假期,西柏坡纪念馆五大书记广场前十分热闹,讲解员许曼表演的红色主题快板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为丰富广大游客的参观体验,西柏坡纪念馆今年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讲解员通过唱红歌、打快板、诗朗诵、红歌猜唱等形式,和游客一同感受红色文化。
“国庆期间,西柏坡纪念馆游客参观人数超过20万,如何服务好广大游客,讲好红色故事?”西柏坡纪念馆“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90后”讲解员范浩天表示,高质量青年讲解员队伍的建设,为传承好红色基因、传递红色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西柏坡纪念馆十分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始终把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作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力载体,为青年搭建展现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该馆特别注意在宣教、研究、陈保等主责主业上大胆使用青年职工,讲解员团队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80%以上,广大青年在工作中屡创佳绩,青年职工已成为西柏坡纪念馆发展的中坚力量。
每逢节假日,都是讲解员最忙碌的时候。作为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陈双已经在西柏坡工作了8年。如何讲好西柏坡故事,让游客“问不倒”?单靠讲解词是远远不够的。陈双和同事们制定了长期的学习计划,定期整理游客的问题并进行集体讨论……经过多年的积累,广大青年讲解员不断成长,在省内外的讲解员比赛中屡获大奖。
讲解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更要触及游客心灵。“你今年几岁了,有自己的自行车吗?图片上的小朋友叫任远远,跟你差不多大,他是任弼时的儿子,也有自己的自行车。你知道关于这个自行车的故事吗?”陈双的讲解成功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要把革命故事讲到青少年的心里,不断播撒红色文化的种子。”陈双说。
在西柏坡,讲解员被亲切地称为革命圣地的“百灵鸟”。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参观考察10周年,西柏坡纪念馆策划推出了“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西柏坡纪念馆圣地百灵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演出”,广大青年讲解员走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通过歌舞表演、情景剧、快板等形式,全方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范浩天介绍,通过挖掘历史背后的故事、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讲解员对“西柏坡精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等主题完善讲解词,让观众常听常新。近期,紧密结合“大思政课”建设、“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等主题,讲解员策划创编多场主题宣讲、专场演出和情景讲述剧,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把“西柏坡”这本厚重的历史书读得更加生动和鲜活。
在抓好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西柏坡纪念馆还十分注重省内纪念馆行业的协同发展,先后成立了河北省讲解员培训中心、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会和河北省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为实现省内纪念馆行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积极开展“菜单式”教育培训,开辟大学生“第二课堂”,与河北师范大学等全国10余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目的地,成为全国首批20家旅游研学基地。
西柏坡纪念馆馆长卢润彩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柏坡纪念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青年讲解员队伍自觉担任特殊的思政课老师,不仅理论研究成果丰硕,文物保护水平和展陈水平也明显提升。近年来,西柏坡纪念馆在建立西柏坡文物资料数据库、与同行纪念馆联合举办临展近百场的同时,宣教形式也不断创新,让西柏坡品牌效应和行业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下一步,西柏坡纪念馆将更加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尽心尽力守护好西柏坡这片红色阵地,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让西柏坡精神焕发出时代光芒。
东北烈士纪念馆流动展览小分队
行走的红色宣讲人
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 流动展览小分队走进哈尔滨市萧红中学开展红色讲座 东北烈士纪念馆供图
自年初以来,东北烈士纪念馆流动展览小分队(简称“展览小分队”)推出的“永恒的誓言——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专题展”“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专题展”,先后在福建、新疆等地展出20场,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
以传承红色文化为使命的展览小分队成立于1977年,以“展览+讲解”的形式,走进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社区广场、乡镇村屯,广泛宣传东北抗联事迹,足迹遍布20多个省区市,总行程3.9万公里,举办展览5000余场,观众达815万人次,已成为全国知名文博宣教品牌。
展览小分队队长于丹说,46年来,展览小分队始终不忘初心,把红色展览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百姓在观展及讲解中接受红色教育。
3月7日,展览小分队走进黑龙江省女子监狱,队员们讲述了赵一曼等多位抗联女英烈的故事,把抗联女英雄为国为民的碧血丹心展现在干警面前。女干警纷纷表示,在新时代,要担当新使命,让警徽熠熠生辉,成为绽放在高墙内的最美“警花”。
展览小分队现有成员17名,大部分都获得过“优秀讲解员”“金牌讲解员”称号。据了解,每名讲解员都要经过讲解技能、讲解内容、文明服务等多方面培训,合格后才能加入展览小分队。近年来,展览小分队创新展览形式,发挥线上优势,精心设计特色展览,把红色资源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可思的精神食粮并送至各行各业。如2020年制作的《我宣誓》《永不忘却的誓言》等8个红色视频短片,在线上推出后收看观众超过百万人次,在观众特别是学生中引发强烈反响。
展览小分队充分依托馆藏红色资源、研学平台优势,利用“我和英雄共成长”专题虚拟现实体验、“探秘兵工厂”触控游戏、“密营保卫战”专题AR投影互动游戏、多媒体文物数字互动“魔墙”和沉浸式展厅开展研学活动,营造高沉浸感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近年来,展览小分队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教育”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出“手拉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赓续红色血脉”等红色主题展览,走进黑龙江省各高校,以数字展、沉浸展等方式面向高校师生展出,为推进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助力。
展览小分队还依托讲解人才优势,通过“请上来走下去”“请进来走出去”“结对子种文化”等多种方式为黑龙江省内各个文博单位大力培养讲解人才,并提供实习平台,使得黑龙江省一大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讲解员从中脱颖而出,他们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活动,在多项讲解员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说,展览小分队将在打造特色巡展、开展特色活动、培养优秀讲解明星上下功夫,并以“线上+线下”“展览+讲解”“研学+智慧”等方式,继续做大做强流动展览品牌。
兰考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
“青”字号品牌活动越来越亮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 2023年10月,兰考焦裕禄纪念园举行迎国庆大合唱。 受访者供图
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裕禄大道、焦桐广场……一个个地标和地名告诉我们,焦裕禄从未离开。
焦裕禄纪念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城北关原黄河故堤沙丘上,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面积91.7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烈士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组成。焦裕禄纪念园自兴建以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纪念园视察,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兰考焦裕禄纪念园党支部书记、副馆长董亚娜告诉记者,多年以来,焦裕禄纪念园始将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遵循“服从大局、服务社会、教育青年”的原则,不断强化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2009年到2023年,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形成一套完整实用的创建、考评、奖励机制,从组织参与到自愿申报,从“星星之火”到“群星闪耀”,“开封市青年文明号”与“河南省青年文明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逐渐成为焦裕禄纪念园“青”字号品牌活动,成为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重要载体。
焦裕禄纪念园每年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烈士公祭日等节日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利用该园的便利条件,组织部分青年、少先队员到园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他们提供免费讲解服务。该园不断提升讲解员水平,招聘新讲解员,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加强培训,全面提升讲解员队伍水平,保证接待讲解任务顺利完成。
随着焦裕禄精神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来焦裕禄纪念园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游客不断增多。纪念园讲解员本着“文明服务,游客至上”的宗旨,恪守服务行业职业道德。
焦裕禄纪念园青年文明号号长贾路文说:“我园的青年能手始终兢兢业业、面带微笑,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为游客讲解。工作结束后,他们的嗓子都哑了,但毫无怨言。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弘扬者,他们用焦裕禄精神宣传焦裕禄精神。”
此外,该园还积极开展清明文化节活动、5·14纪念日活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红色旅游月”活动、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革命烈士公祭日活动。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青少年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焦裕禄纪念园积极推进研学旅行的健康快速发展。通过焦裕禄纪念园、兰考县展览馆、焦桐广场、四面红旗馆的精神洗礼,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的励志拓展教育,梦里张庄、九曲黄河湾的人文自然观赏,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此次获得殊荣,我们倍感振奋。”董亚娜表示,焦裕禄纪念园全体员工将继续秉承“以焦裕禄精神宣传焦裕禄精神”的指导思想,立足岗位、开拓进取,树窗口形象、展青年风采,用焦裕禄精神不断擦亮“全国青年文明号”的金字招牌。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
为传承红色基因奉献青春力量
中国文化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成员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供图
年均接待观众超400万人次、讲解6000多场、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00余场、提供便民服务3000余次、观众满意率达98.8%。这是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创下的亮眼成绩。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现有职工29名,其中青年职工占比93%,平均年龄27岁。他们承担着刘少奇故里景区的讲解接待、咨询导览、社会教育等多项工作职能,担负着向海内外观众宣传刘少奇同志光辉思想的历史使命。
“我们以‘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作为凝聚和激励青年建功立业的精神引领,以‘青年文明号’的理念为标准,积极建设学习型、敬业型、奉献型队伍,展示青年担当、传播少奇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副部长、青年文明号号长肖煊一说。
肖煊一介绍,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始终把青年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部门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团支部“造血”功能,团支部专门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青年通过自学、集中学习和定期考核等方式,不断强化青年政治责任。团队严格落实“五个一”学习法,即每日一学、每周一练、每月一考、每季一文、每年一比,通过常态化培训促进全员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
为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该部门制定了日常考核管理细则和讲解员管理办法,科学制定工作规划,并坚持日督促、月考核、年考评,对讲解员实行星级评定制度,有效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我们经常举办集体生日会、青年座谈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活动,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传帮带’‘民主推优’‘以赛促优’等形式,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激发团队青年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肖煊一说。
为了有效执行青年文明号“亮标识、亮承诺、亮监督”机制,该部门坚持“高质量、全过程、常态化”的优质服务,做到接待热心、讲解细心、答问耐心、受理投诉诚心。
肖煊一说,寒来暑往,团队成员认真对待每一场讲解,用心用情服务每一位游客。因为工作时间不稳定,他们时常忍受干渴和饥饿,超负荷的讲解任务经常让他们感到喉咙沙哑、腰酸背痛,但大家从没有怨言。“团队的每个人都把集体荣誉摆在第一位,不管是谁有困难,大家都主动伸出援手,及时补位、团结协作。”肖煊一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部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了一系列有内涵、有特色、有温度的宣教品牌,使“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由该部门牵头成立的“修养”志愿服务总队现有志愿者130人,近年来,他们组织开展了义务献血、义务植树、“红书签·爱心捐赠”、慰问困难群众、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00多次,并担任周边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组织“红色趣味课堂”,连续8年捐钱捐物资助困难儿童,组织“夏令营”“冬令营”活动,义务培养“小小志愿者”200多人,让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该团队还积极研发系列研学精品课程,由其自主研发的“我是文化传承人”“刘九书柜求学路”等10堂中小学生研学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其自编自导自演的双时空情境研学剧《走出炭子冲》探索了红色主题宣教的新模式,观众满意度很高。此外,该团队还自主创作推出“共产党人刘少奇”主题系列微故事视频等线上产品。
由该团队打造的“三送六进”品牌持续将移动党课、流动展览、文艺演出送进全国多地的工厂、农村、学校、社区、机关和军营。其中,走进中南大学、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等50多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基地共建学校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反响强烈。
2023年10月14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行走的红色宣讲人》、
《“青”字号品牌活动越来越亮》、
《为传承红色基因奉献青春力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