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产业 | 河北井陉:绵蔓河畔吹起致富风

2023-08-03 09:51 来源: 文旅中国


绵蔓河湿地景观  张晓峰/摄

绵蔓河是河北省井陉县的母亲河。近年来,井陉大力推进绵蔓河湿地经济带建设,随着两岸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沿线村镇农副产品、特色小镇、旅游业态等百花齐放,这条经济带不仅成为美丽的生态旅游带,也成为一条优良的产业富民带。

来村里露营休闲

鸟儿嬉戏、绿草青青、河水清澈、青山叠嶂……盛夏时节,绵蔓河美丽的山水画卷徐徐铺展,令人向往。作为石家庄的后花园,井陉距石家庄的车程不超过一小时,到绵蔓河湿地嬉水、露营成为不少石家庄市民周末出游的新选择。

据了解,绵蔓河湿地经济带辐射临河的孙庄、威州、秀林、微水4个乡镇共34个村。根据乡镇特色及距离节点,井陉打造了踏水滩湿地、寻芳洲湿地、百泉湾湿地、玲珑崖湿地和冶里红色登山公园。

踏水滩湿地位于洛阳村与王庄村之间,划分生态保育、林地观赏、休闲观赏、游览活动4个功能区,致力于打造欢声笑语的野趣河滩。为方便游客,当地不仅修建停车场、配备驿站超市,还搭建了公共露营帐篷。“一到周末,停车场都是满的。”洛阳村村民齐志琪介绍,游客多了,不仅村里的土特产有了销路,农家乐也多了起来。

“在绵蔓河湿地综合经济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以文为脉,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的理念。”负责该经济带规划建设的康旅控股集团项目负责人王吉伟表示,绵蔓河沿线传统村落富集,通过前期调研,将各村文化底蕴和特色展现出来,相继推出“苹”安小镇(洛阳村)、“原”休闲农庄(北防口原种场)、红色文化村(冶里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庄村)、井陉县第一党支部诞生地(东元村)、威州泉群特色村(威河西村)六大农文旅名片,并发挥康旅全产业链优势,高效高质完成“六村”整治提升。同时,打造了26.8公里的绵蔓河畔滨水晚樱马拉松赛道,将沿线村庄的特色文化和自然生态串联起来,丰富了旅游业态,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农文旅融合壮大特色产业

连日来,威州镇威河西村村民贾乔林乐得合不拢嘴。她开的农家乐紧挨着绵蔓河,每天来吃饭的游客络绎不绝。威河西村依山傍水,村内泉群密布,有鲟鱼养殖的传统,被称为“北方小江南”,2022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

贾乔林介绍,不少游客专门到村里来品尝美味的鲟鱼宴,特别是当地独特的烧烤“天上龙肉”鲟鱼、虹鳟美食等成为食客的必点菜。

近年来,借助绵蔓河湿地经济带建设,当地不断扩大鲟鱼产业,不仅建成了百亩鲟鱼产业园,而且围绕泉群建设清漪园,打造集养殖、餐饮、观光、休闲、科普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片区。同时,整合老旧农宅50余处打造民宿。

在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与井陉太行天路旅游经济带的交汇处,南横口村陶瓷水镇充满艺术感的现代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河北古代四大名窑之一——井陉窑的重要遗址地,如今已经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创意文化、滨水娱乐为一体的山水休闲旅游度假区。

井陉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彦春表示,围绕陶瓷产业,井陉集中打造了陶瓷文化街、井陉窑博物馆、陶瓷文创、主题民宿等文旅业态,涵盖陶瓷文化传播、研学体验、井陉非遗和特色产品推广等业态,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科普旅游线路打造文旅新品牌

百里湿地画廊蜿蜒曲折,碧水青草间群鸟嬉戏飞舞,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据统计,绵蔓河湿地范围内可观测到200余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4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34种,吸引北京、天津、山西等周边游客来这里观鸟、拍鸟,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发展。

为加强绵蔓河湿地鸟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前不久,井陉新增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该协会紧邻绵蔓河畔,位于威州镇北固底村,是当地野生动物救助站项目的重要一环。除设有动植物标本室、演示室外,10处临水观鸟平台,可近距离观测各种鸟类觅食、起落过程,深受游客喜爱。

为推动科普与旅游深度融合,井陉充分发挥人文、科技、生态等优势,当地面向游客精心打造首条科普旅游线路。该线路以绵蔓河湿地经济带为纽带,将陶瓷文化、徽派建筑、大自然、人工智能等不同主题的多处点位串珠成链,不仅丰富了科普载体,更拉长了文旅产业链,叫响了“寓教于乐哪里去,一路科普伴你行”的井陉文旅新品牌。

李彦春表示,井陉将以打造国际化、特色化美丽陶瓷水镇为龙头,重点建设“一带十园”的多彩景观、休闲农业、千米荷廊等农文旅产业化项目,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马拉松等品牌文旅活动,全面提升绵蔓河的接待力和影响力,以文旅融合不断赋能绵蔓河湿地综合经济带,拓展旅游业态,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责编:张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