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8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峰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去年以来,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交流发言现场 苏锐 摄
一是聚力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高规格开展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旅游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推进415项重点攻坚任务落实落地。高质量发展旅游新型业态,新增海上旅游航线2条,创建3A级以上景区3家,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5A级景区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验收,市南区获评省级文旅康养强县,青岛研学旅游经验入选全国文旅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高标准提升智慧旅游水平,总投资2000万元的“云游青岛”智慧文旅平台投入运营,实现“一机在手、畅游青岛”。2022年,青岛在“非凡十年·魅力二十城”中国旅游城市评选中获第三名。
二是聚力打造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博物馆之城。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影视扶持政策19条,《流浪地球2》等51部影视作品在青岛拍摄,规上影视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24%。打造城市音乐角50处,开展“雅乐惠民”演出300余场,两部交响乐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创作扶持计划。出台“博物馆之城”建设意见,年内新增博物馆13家,总数达121家,跃居全国各类城市第5名、副省级城市第2名。
三是聚力塑造文旅产业名城“金名片”。政策驱动,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27条措施,兑现各类奖补资金6300万元。项目带动,完成文旅项目招商60亿元,新纳统文旅企业26家,同比增长160%。消费拉动,发放消费券2635万元,直接拉动消费1.4亿元;组织11家国有景区免门票开放,拉动直接收入48亿元。青岛入选国务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激励城市。
四是聚力打造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健全制度体系,推动市政府印发出台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意见,制定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探源青岛”工程,投入4800万元修缮文物建筑31处,投资7000万元的齐长城徐山文化公园建成开放,明清海防遗址考古调查获评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青岛老城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五是聚力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丰富文化活动,策划打造了“周周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全年不断线”的“欢乐四季”文化活动品牌,累计开展活动5.2万场。提升文化场馆,总投资6.87亿元的市博物馆扩建工程达到正负零标准,总建筑面积5万平米的市图书馆2处新馆完成选址,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签约落地青岛。
2023年,青岛市文旅系统将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承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抓紧抓牢旅游品质提升这个重点,将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作为全年工作主线,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艺术城市建设、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三大工程,擦亮电影之都、音乐之岛、博物馆之城三大品牌,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市民游客获得感和满意度、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