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上午,由《文艺报》社、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出版社承办,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协办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楷作品——报告文学《我用一生爱中国》研讨会,在北京、成都两地以线上线下结合、视频联通的方式成功举办。研讨会由《文艺报》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主持。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亲历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巨变,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以伊莎白亲眼看见、经历、参与的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人生故事,展现了中国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代表中国出版协会对该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并谈起他读这部作品的一些感想。他说:“这是一本可读的书,是一本思想深刻的书,是一本作者用深刻的观察力并带着感情倾情创作的书。”邬书林强调主题出版应当以更高远的立意考虑双效有机统一,而《我用一生爱中国》这本书做了很好的探索。第一,好的主题要有很好的叙述表达,要用诗歌的力量、真理的力量来真正打动人,写出人间的真善美。第二,我们要用更高远的立意,要有国际视野来做主题出版。把故事讲好、讲生动,有利于我们赢得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更多的国际尊重以及更好的国际环境。这本书讲述的伊莎白的故事适合讲给世界各国人民听,在世界产生应有的作用。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对作品提出了很高的评价,指出这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又具可读性的主题出版好作品。他说:“第一,这本书选题很独特。人物传记是加强爱国教育的非常好的途径。这部传记很真实,让人感到可信、可学。第二,这本书题材很重要。伊莎白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她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值得传播。”郭义强会长高度评价了作品表现出的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对帮助过中国的国际友人铭记于心、不忘其恩情的态度,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气派。他还称赞年近80岁的作者谭楷书写107岁伊莎白的传记是绝无仅有的;书写伊莎白的百年人生故事,也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故事。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在致辞中高度评价《我用一生爱中国》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作品不论是书名,还是其所讲述的伊莎白的经历故事,都是很好的。他认为,作者谭楷用生动、精彩的故事,扎实地讲清楚了一位外国友人是如何做到热爱中国的,并且将这种热爱一代代传承下去,变成一种信念,甚至信仰。阎晶明副主席希望出版社把伊莎白的故事宣传好,让更多的读者去阅读和领会伊莎白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热爱,对中国的热爱,传递图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理念。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施战军在致辞中谈到了作家谭楷和《人民文学》长期合作的关系,对谭楷在报告文学领域的创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施战军认为,《我用一生爱中国》具有文学史的意义,是一部留得下的作品,奠定了谭楷在报告文学领域的地位。作品写好了伊莎白的品行,写好了她的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国立场,朴素的行动主义,高尚的人格精神。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谭楷很好地把握了作品的分寸,用常温视角自然、深质地讲好了伊莎白的精神特质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青在致辞中表示,《我用一生爱中国》是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通过大量采访和实地考察还原了伊莎白·柯鲁克女士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促进人类和平发生崇高敬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呈现了中国近现代中西文化碰撞与历史的张力,展现了生动立体的中国,也反映了世界人民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共同追求。希望天地出版社认真做好这部书的宣传推广,把书中主人翁的传奇故事、生命长度、精神高度传播更远更广、让主人翁的灵魂深度、灵魂魅力、人性光芒感召启迪更多人。他期望四川出版人开发更多的像《我用一生爱中国》这样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多元化、一体化促进中外交流的互建,为建设文化强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构建和平发展友谊桥梁贡献四川出版的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以视频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感触:“《我用一生爱中国》写的非常从容,从调查到写作,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首先,好在作品主人公的独特人生经历。其次,作者谭楷长期从事报告文学创作,以七十几岁高龄追踪作品主人公踪迹不畏险远,写作态度虔诚,用情处感人至深,写出了信仰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一种史家眼力,一部个人史,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历史见证:既是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难光荣历程的历史见证,由一个参与了这个伟大进程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与我们共同见证。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勇在致辞中讲到,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历史时刻,我们满怀深情、精心打磨,推出了一系列优秀主题出版物,而《我用一生爱中国》又是其中的重点精品图书。伊莎白女士是我们四川的家乡人,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我们出版这样的优秀作品,就是要将伊莎白女士的人格风范和历史瞬间永远定格,要将伊莎白女士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永远弘扬,要将众多国际友人关心、帮助和推动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动人故事永远传诵!”
伊莎白的儿子柯马凯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父母及家族六代人与中国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母亲“友谊勋章”的由衷感谢。他说道:“这个奖不仅是颁给母亲的,也是颁给母亲所代表的国际友人群体的。”柯马凯也对作家谭楷用心用情的创作表示感谢,对家乡出版社表示了真挚的谢意。107岁的伊莎白老人出现在连线视频中,向与会嘉宾表达了谢意。
研讨会上,与会作家、评论家、学者、出版界人士就作品内容、创作、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研讨,盛赞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与国际友人一家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表示,第一,这本书写了伊莎白·柯鲁克对中国的热爱、深爱、挚爱,堪称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第二,作品用个人串起中国历史和中国故事。107岁,就是一位活着的历史档案,她的所经所见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不同时期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她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象征。谭楷的写作是让伊莎白对中国革命奉献的一种再发现、再发掘,而且写的非常好。
全国政协委员、评论家潘凯雄认为,这是一部近80岁老人为一位107岁长者写的一部生命大书、生命好书。伊莎白女士曾经从事国际人类学研究,成就非常杰出的。她的人类学著作《兴隆场》被其他全球著名人类学家推荐出版。而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奉献给了中国人民,非常令人敬佩。作者谭楷是“四力”的践行者,拿事实说话,采取单纯的文学表现,使得这部书干货满满,非常有质地。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叶梅评价,《我用一生爱中国》的书写笔力劲健,清新动人,体现了作家谭楷多年的深厚积累,以及对此书写作的全心投入。他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增添了全书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他旁征博引,具有宏阔的视野和多方位的关照。所记载的不仅是伊沙白·柯鲁克及丈夫,也是白求恩、马海德、阳早、寒春等一代国际友人与中国的深刻深厚的情感,并由此体现出人类共有的对幸福美好的理想追求,写就了一曲优美激扬的生命之歌,一曲温暖全世界的国际友谊之歌。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表示,谭楷用平静而朴素的叙述,写出了一个人的个人史和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的交互性,生命史和个人史、家族史和民族史相互交织,宏大而生动,鲜活而磅礴;写出了一位女性纯洁、坚毅的灵魂和她对这一世界的基本认知与最高信仰;写出了此前我们所不认识的一位人类学女性的贡献。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表达了读此书的激动心情,他说:首先,这是一本把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很好结合的书;其次,这是一本把外国人的故事与中国故事很好结合的书;再次,这是一本把个人故事与国家故事很好结合的书;最后,这也是一本把真实故事与文学故事很好结合的书。相信《我用一生爱中国》一书的出版,必将会使更多的人像认识白求恩一样认识伊莎白·柯鲁克,了解又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传奇故事。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和讲故事的能力,真实再现了伊莎白百年人生中体现出的亲历性、传奇性、典型性、现实性和文学性。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赞叹,这是今年难得一见的一本好书,厚厚的30多万字不知不觉读完了,读完收获非常大。第一个就是图文并茂,非常有现场感、有历史感,这一点就胜过很多的报告文学的作品。另外,这是个人史折射中国史,伊莎白的一生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更具有必然性、正当性和可信性。整部作品都体现出谭楷深厚的文学功底,写的每一件事生动传神,读来历历在目如身临其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认为,《我用一生爱中国》是沉甸甸的书,也是一部丰盈的书。伊莎白的故事像金线一样串起了百年历史。为什么每次选择都是中国?谭楷带着问题去写这本书,我们也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这本书,谭楷用伊莎白的精神写出了伊莎白,用伊莎白的智慧写活了伊莎白,用伊莎白的百岁人生写出了伟大中国的百年征程,也写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初心的和百年使命。这部书是主题出版的样板,非常适合国际传播。
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评价,《我用一生爱中国》写出了伊莎白圣洁的大爱,至善至美的心灵和情怀。一个外国人用一生来爱中国,她对中国的责任担当,对中国的情怀,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理解,令人感动,很有启发。
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柳建伟对作品高度评价,第一,这本书是一部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的,非常经典的人物传记类报告文学精品;第二,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地描画国际友人的人物传记作品;第三,这是一部详略适度,重点突出的人物传记类报告文学作品;第四,谭楷老师对于传主的人生背景有非常详细的描画,也同样具有人类学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李朝全发表了他的读后感:第一,这是题材很特殊的书,用一条爱国主义的主线贯穿了整部作品;第二,这部作品是人物传记和国家历史的统一;第三,这部作品注重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人物形象饱满;第四,这部作品的故事有趣味性、情景具有独特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秦艳华赞誉,第一方面,这本书选题很好。第二方面,这本书内容好。是什么把伊莎白女士留在了中国?阅读这部书是读者最想揭开的谜团。对百岁老人的传奇经历娓娓道来,作品感情深厚,注重细节,故事细节引人入神,这些都得益于作者的大量的实地采访调查。第三方面,这本书效益好、影响大。这本书出版以后,融合产品、宣传营销、市场宣传做的非常好,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主任、国际出版传媒研究中心主任何明星讲到,伊莎白老师既是我们中国革命事业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建设者、参与者、见证者,还是用她自己的一生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批讲述者,这种贡献是没人能够替代的。这些故事来自这位百岁老人的亲身经历,不仅可信,而且可敬。
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社长黄永军表示,《我用一生爱中国》是一本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载体,融入了伊莎白的百年人生,蕴含了她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展示了全面的中国。我们将该书向海外合作伙伴推荐时,不出意料,很多出版社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相信该书在海外翻译和出版发行一定会赢得读者的认同和喜爱。
《光明日报》文艺部文学评论主编王国平说到,伊莎白老师是一束光。这一束光是友谊之光、生命之光,也是文明之光。他引用书中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眼中的这位年轻的人类学者“就像是从深山中急急奔来的一股涌泉,谁也无法预测她的未来将会如何波澜壮阔”时谈到自己的理解,读这部作品能够感受到伊莎白强大的人格魅力,既是从深山中急急奔来的一股涌泉,也是水深而静的大江大河。这部作品本身,有时是涌泉,有时也是大江大河。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我用一生爱中国》作者谭楷在谈到创作经历并致答谢词时说到,《我用一生爱中国》历时三年的创作之旅,既是一颗心灵撼动一颗心灵的创作过程,也是再现“华西坝老乡”伊莎白“昨天的云”的追寻过程。谭楷说,追寻百岁老人伊莎白足迹的过程,也是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思考的过程。他衷心感谢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各位专家。他动情地说:“我今年才79岁,想起伊莎白98岁时,还在修订她的人类学著作英文版的《兴隆场》,我觉得我还很年轻,应当向伊莎白老奶奶学习,继续努力写好读者们喜闻乐见的中国故事,用好作品来感谢你们。”
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在发言中表示,在主题出版方面,天地出版社作为地方社,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一定的自身的经验——从鲜活、生动的四川故事中寻找和开掘重大主题,坚持原创,追求首创。杨政社长也提到了《我用一生爱中国》的出版缘起。在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华西坝文化”丛书的出版过程中,天地出版社关注到出生于成都华西坝的伊莎白的百岁人生经历,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策划、创作、出版历程。他说道:“通过此次高质量的研讨会,我本人深受教育和启发,我们会进一步发掘伊莎白老师的故事和时代价值,让更多的国内外读者触及到充满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塑造可亲可爱的中国形象。”
《文艺报》总编辑、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在总结时感谢中宣部、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图书出版评论学会、中国作协等的大力支持,感谢所有与会嘉宾的认真准备和投入的研讨。提到研讨会之所以开了近四个小时,说明大家对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有深入的解读,可说的话题很多。接下来,将把研讨会的成果分享好转化好。他祝愿天地出版社出版更多精品力作,祝愿四川出版取得更大的发展。大家携手,共同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与会领导及专家们一致认为,伊莎白的故事,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亲自给伊莎白授勋,充分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她的敬意和感谢,表达了对她所代表的将汗水、心血甚至生命贡献给新中国的国际友人群体的敬意和感谢。伊莎白的百年人生,贯穿其中的主基调是她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百年不变的深沉的爱,对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对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坚守与奉献。她的精神不仅能感染更多的国际友人为未来中国建设做出贡献,也能感染更多的中国读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自己的人生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堪称主题出版的样板,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