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通常所说的“万里长城”是泛指,其实,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从战国到明代所修筑的长城岂止万里?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称,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万多公里;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对外发布,内蒙古长城总长度为7570公里,在全国拥有长城的15个省区市中位居第一。而且,内蒙古境内的长城,战国以后各朝代的都有,石筑、土夯各种方法都有,长城文化资源也相对富集。或许正因为如此,内蒙古有9个长城文化公园项目被列入国家发改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十四五”时期项目储备库。
内蒙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投入资金400万元,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招标,目前正在编制公园建设方案;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性规划编制及立项,部分道路启动修缮;包头市固阳县投入资金1300万元,实施康图沟核心区南北两个出入口建设、景区内山体安全防护、河道疏浚、内部道路和停车场改造等工程。
让我们走进内蒙古长城,倾听内蒙古长城故事……
全国唯一刻有岩画的长城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长张海斌已过天命之年,30多年文物考古的岁月苍桑刀刻斧镂般地写在他那张古铜色的脸上。30多年前,当他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时,曾满怀热情、豪情和激情,徒步考察过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和汉长城。
“蒙恬所修长城到底有多长,学术界还没有准确的说法,但固阳县境内长城为蒙恬率兵而修则是不争的事实”,讲起长城和长城故事,张海斌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于口……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蒙恬所修长城保护最好、最接近原始状态的段落如巨龙般蜿蜒在固阳县城以北的崇山峻岭之间,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固阳县的长城蔚为壮观,而刻在内城内侧的岩画更会让你浮想联翩”,张海斌如是说。
固阳秦长城修筑于大山的阴面半坡之上,功能显然是向北防御。然而,什尔腾山上从此老兔沟到阿贵沟长达3公里的长城所刻的100多幅岩画全都到在朝阳的内侧,凿刻岩画一如现在画家们的创作,同样需要相对稳定而又闲适的生活环境。
固阳秦长城的石料是一种黑色玢岩,这种岩石硬度较大,表面光润,堪为岩画创作的绝好材料。通过对岩画布局的研究,以上下排到、大小构图的的创作方法体现出远近不同的时空概念。岩画内容大多以北山羊为主,出现率达70%以上,当然还有勾勒骆驼、驼鹿、舞者、骑士等内容的岩画。在北山羊造型的总体风格上,呈现出简略化、图案化、抽象化、符号化的特征。岩画凿刻的位置高度,正好是一个人或蹲或站作画自然勾勒的高度。
长城修筑于秦朝,岩画自然刻于秦朝或秦朝以后。根据对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的研究,张海斌认为,这些岩画的作者很可能是汉末至北朝时期,游牧于这一地区的鲜卑民族。
张海斌说:“在长城上刻岩画,这在全国长城中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唯一,所以弥足珍贵。更令人遐思迩想的是,看着这一幅幅栩栩如生、虎虎有生气的岩画,仿佛耳畔有‘长城内外皆故乡’的歌声响起……”
长城文化保护传承的民间行动
儿童节刚过的6月4日清晨,一辆大巴车欢快地驶出呼和浩特,急切切地向遍地都是长城故事的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奔去。
20多名小学生和家长,在到北堡乡口子上村的明长城脚下庄严宣誓:“一草一木,一城一墩,从我做起,爱护长城……”这是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与自然探索团队组织的一次课外活动。
口子上长城,是北堡乡境内明长城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位于口子上村猴儿山与丫角山之间,山险坡陡,是明代内外长城相接处,也是明代的重要隘口。明朝在丫角山上下及五眼井堡层层设防,构筑边墙七重之多。口子上村的外长城之外还有一道边墙,东连猴儿山半山坡的外长城,西跨丫角山北麓半山腰。猴儿山上的外长城是砖石包砌,墙基用大条石砌筑。长城顶部青砖铺道,并筑有敌楼。
据口子上村长城保护员谢军介绍,口子上村是有着38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口子上村东侧的丫角山,现称油磨山,是明代内外长城的交结点之一,从丫角山向口子上村西南望去,三道长城纵横于群山之间,如扇形展开,丫角墩即是这三道长城的交结点。这三道长城从北到南分别被当地人称做二边墙、新二边和差修边。
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深有感慨地说:“组织长城保护行动,其根本宗旨是让让学生们与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长城亲密接触,了解长城认识长城,从而爱护长城保护长城,将长城保护理念深植入内心,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从而引导更多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在这次活动的前9天即5月26日,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谢青海骑着摩托车再次出发,前往白音朝克图镇白音敖包嘎查和伊克乌素嘎查,考察北魏长城北线大山消失段。
据谢青海介绍,四子王旗境内的北魏长城遗迹有南、北两线,两条线之间还有多条分线,这些分线遗迹可能为不同时期边界,也有可能是当时的边界并未稳定,时有变更的缘故。
北魏长城北线东段与金长城在达布苏淖儿附近交叉,一路向西经白音朝克图镇闪丹嘎查境内的拜星图古城遗址、白音敖包嘎查境内的嘎顺、巴音忽少、梧桐高勒河阿莫乌苏、伊克乌素嘎查阿德格高勒河、库伦图故城址、哈日淖尔、乌兰淖尔、达尔布盖、巴音嘎查敖包图、格日勒图雅嘎查的海日汗朝鲁后,在什巴儿台敖包东北的前点力素村(在此段疑似与南线长城合并或交叉),进入吉生太镇境,经什巴儿台村、中号村(这一段因是农耕区地貌毁坏较为严重,长城遗迹有一段已经消失),后跨过塔布河继续向西延伸进入红格尔苏木汗乌拉嘎查境,经汗乌拉敖包山西北侧的下达尔布盖后向西南方向转向,经土敖包村、老圈滩村东、东卜子村、忽鸡图村南、西老龙忽洞村进入达茂旗境。另有希拉哈达故城遗址、尔地敖包北侧、龙头山敖包北侧,也发现有断断续续的长城遗迹。
在这次田野考察中,谢青海在梧桐高勒河阿莫吾素西面山顶意外发现一段东西走向的古代石砌长城遗址。凭经验判断,这段长城不可能是孤立的存在,周围可能还会有其它长城文化遗存的存在。以此处石砌长城为座标,谢青海徒步向四周寻找,他在敖来乌素山顶发现直径约10米的、外有围墙的一座古代敖包,根据长城走向和敖来乌素敖包的位置与敖包的形状判断,该敖包系北魏时期的长城烽火台。在这一制高点的周围,又相继发现3处方形石头圐圙遗址,这或许是史书中记载的北魏长城戍堡遗址。他的考察和乡村记忆不谋而合,据当地老百姓讲,从白音敖包嘎查梧桐高勒河阿莫乌苏至伊克乌素嘎查布隆,有近20公里长的石砌边墙长城遗址,这段遗址共有戍堡圐圙3座。
因为山势陡峭、道路不通,车辆难以到达地,这段长城和戍堡遗址还能在谢青海眼前变幻着千年风云……
谢青海对于他的田野发现自然喜不自胜:“我认为这道石砌长城遗址就是北魏长城北线消失的遗迹,而3座圐圙就是北魏长城戍堡遗址。”说到这儿,谢青海憨憨一笑,“我是业余的,真正权威的结论还有待于文物部门做出……”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大兵团、多兵种的协同作战,从自治区到各盟市都在积极行动,并按内蒙古自治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内蒙古长城故事》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丛书,而以摸清土质长城典型病害情况及建造工艺特征为目的的《和林格尔县明长城数字化与土木工程试验分析与研究》也已出版。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成,又是草原一处美丽的风景……
(图片由固阳县文管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