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多年前,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复新疆,在西北大地栽下杨柳三千里;100多年后,两棵“左公柳”,跨越千里山河,从甘肃肃州回到湖南湘阴,筑起两地文化互通互融的新桥梁。
作为纪念左宗棠诞辰2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12月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栽杨柳三千棵”公益植树活动暨“左公柳”回湘入庄仪式在左宗棠故居湘阴县柳庄举行。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出席活动并讲话,岳阳市委书记曹普华宣布仪式开始。
仪式现场
“我之疆土,尺寸不可让人!”1876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在肃州誓师,抬棺挂帅,开启了收复新疆的征程。左宗棠经营西北,在那片大地上种下了数以百万的“左公柳”。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今年12月1日,“新栽杨柳三千棵”公益植树暨“左公柳回湘”活动在甘肃省肃州区启动,两棵“左公柳”从肃州启程,沿着左宗棠进军西北的路程一路经过嘉峪关、张掖等地,最终回归湘阴,路程共计2366公里。这一路跨越长江黄河,从边塞到江南,传承了当年左宗棠力排众议、万难之中收复新疆的家国情怀,更记录了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繁荣昌盛。
两棵“左公柳”,跨越千里山河,从甘肃肃州回到了湖南湘阴
李爱武表示,此次活动是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对大力弘扬左宗棠文化,加强文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湘阴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响左宗棠文化旅游名片,让“左公故里,美好湘阴”成为闻名遐迩、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左公柳回湘”既是一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盛事,也是一场文化与旅游推介的盛会。“左公柳回湘”期间,活动组特别邀请了左宗棠研究学者与左氏后人进行访谈,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左宗棠生平,将其传奇故事向当代人娓娓道来,塑造属于甘、湘两地的左宗棠文化IP。同时,全程进行了新媒体直播活动,向大众推介“左公柳回湘”沿途景观风物,以文化的力量推动途径地的文旅产业发展,开创了地方旅游推介活动的新模式。
来自湘阴县城北学校的学生们深情诵读《左公柳回湘赋》
知名词人蔡世平为“左公柳回湘”赋文一篇。活动现场,来自湘阴县城北学校的学生们深情诵读了《左公柳回湘赋》。认领新栽“左公柳”的湖湘企业代表宣读了“新栽杨柳三千棵·左公柳回湘”公益植树活动倡议书,倡议湖南的有识之士和优秀企业家行动起来,在柳庄认领一棵“左功柳”,让左宗棠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为推动湖湘文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为认领新栽“左公柳”的湖湘企业代表颁发认领证书
(文中图片由刘亚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