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2021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 北京:推动建设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政策体系

2023-05-17 21:24 来源: 文旅中国


北京:

推动建设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政策体系      


近日,伴随着知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的高亢嗓音,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唱响脱贫攻坚的温暖故事,为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画上圆满句号。4个多月的时间里线下展演35部139场,吸引超12万观众走进剧场…… “大戏看北京”成为百姓受惠、市民共享的高品质文化品牌。

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演艺之都”建设,逐步完善政策扶持链条,形成覆盖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营造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发展氛围,不断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北京市打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剧目排练中心等“组合拳”,全链条式扶持精品艺术生产,形成首都演艺发展良好生态。

北京设立的首支省(市)级艺术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自2016年设立起,累计资助737个项目,资助金额达7.46亿元,累计支持推出280余部大型舞台艺术原创作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北京市整体租赁并改造老旧厂房,建立了北京剧目排练中心,向文艺院团提供低价高质的专业排练服务,累计接待734家文艺团体,推动1098个剧目在1149个剧场成功上演。

2022年,北京市搭建演艺服务平台,举办“大戏看北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剧目展演季,承办“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其中,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集中演出部属文艺院团及26个省(区、市)的61部新时代以来创作的优秀作品以及复排的经典保留作品。

北京开展全国范围的剧本征集、剧本选题策划和深扎采风活动,对重点剧本进行全方位孵化打磨。2023年3月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22年新时代首都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项目圆满完成。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表示:“政府将新时代孵化项目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承办方运营,承办方通过有限的孵化资金,撬动有才能的青年创作者参与其中,让大家发现、关注到青年创作人才及有潜质的原创作品,真正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

在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机制的推动下,北京市的文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北京市属14家文艺院团及国家大剧院近5年来推出新创剧目191台,且多部作品荣获大奖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目前,北京市依法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97家,文艺表演团体700个,演艺经纪机构1844个。全市每年营业性演出市场稳定在2.4万场左右,平均每天上演近70场演出,全年票房收入超过17亿元,年度吸引观众千万余人次。

为推动演艺新空间规范有序繁荣发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统一谋划,采取试点先行,首批试点工作在东城区、朝阳区开展。近日,东城区已完成首批演艺新空间授牌,授予大麦新空间非常有戏沉浸式剧场、笑果工厂隆福寺店等5处空间首批演艺新空间“身份证”。

当前,北京结合城市空间特点,发挥演艺资源汇集优势,持续培育多元演出空间,创新演艺场景,正在打造“会馆有戏”文化品牌、开展特色演艺群落建设等,发展具有独特文化历史魅力的品牌剧场和新型演艺空间。


2023年5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北京:推动建设艺术创作全链条扶持政策体系》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