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近年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和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山西省武乡县
“量身定制”式发展让老区风华正茂
本报驻山西实习记者 朱 萌
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长期驻扎地,太行精神深植于这片热土。近年来,武乡县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实施红色资源运用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成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村,让老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让太行精神代代相传,武乡县梳理各类红色革命旧址,制定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线三区”架构,即纵贯武乡东部的红色旅游线,以八路军总司令部王家峪村旧址为中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核心区、以八路军总部百团大战指挥部砖壁旧址为中心的革命文物密集区和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中心的教育功能区。
通过红色旅游专线公路提升利用,武乡县整合乡村片区沿线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王家峪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实现武乡县红色资源的串联展示。
另一方面,武乡县不断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比如,打造以游客参与体验为重点的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出红色主题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再现了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历史画卷。同时,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发展“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等新业态,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下北漳村、砖壁村、王家峪村、李峪村……一个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落纷纷行动起来,提升乡村配套服务设施,开发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特色红色旅游产品,让武乡县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李峪村是抗日战争时期“地雷大王”王来法的家乡,是个典型的农耕村。李峪村以魔术文化为引领,与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文化兴村、增收脱贫之路。经过组织培训,全村300多户几乎人人都会魔术,村民农忙时耕种、农闲时排演节目,村里专门建造了舞台剧场,组建了一支魔术演出队。演出队深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排演了情景剧《英雄的足迹》《地雷大王王来法》和红色实景剧《太行雷神》等红色剧目,打响了“魔术+红色”的旅游品牌,络绎不绝的游客带“旺”了这个小村子。
在八路军总部曾驻扎的砖壁村、王家峪村,砖壁村党支部大力推动文旅融合,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杂粮店、特色手工艺精品店,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土特产,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2640元增加至如今的近9000元。王家峪村修建了乡村记忆馆、八路军大食堂、老式榨油坊等场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工艺品展销中心,手工粗布千层底老布鞋、“红星杨”挂坠等小商品和杂粮产品琳琅满目。村里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
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在下北漳村,喜爱文艺的村民组建了多个艺术团体,自编红色情景剧,为乡村振兴营造了活跃的文化氛围。依托“前方鲁艺”旧址等红色资源,下北漳村还打造了鲁艺文化风格的民宿50余间,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声有色的文艺、旅游活动,吸引了更多村民加入进来。他们通过做演员、当老板等方式,参与到当地的红色旅游发展中。
下关村村民任成堂在武乡县推出的红色实景剧中扮演一位老羊倌。每次演出,他和他的30多只羊“演员”要在剧场里的坡上坡下跑好多个来回,每年能跑出近1万元的演出收入。他说,借着红色旅游的火热劲儿,下关村60%的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办得好的年收入达8万元。
今年5月,作为山西重大节庆活动之一,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在武乡县开幕,举办了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山西红色文旅推介大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表示,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已举办十一届,成为长治乃至山西一张亮丽的红色文旅名片。
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如今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一代代武乡儿女奋发图强、开拓创新,正谱写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以红色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未来,武乡将继续全力推动红色旅游深度融合,把《在太行山上》再唱响!”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表示。
海南省陵水县坡村
琼崖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本报驻海南记者 陈关超 通讯员 刘 丹
海南省陵水县文罗镇坡村是琼崖最早建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这是一片有着很多革命故事的红色热土。坡村也是中共陵水县委第一任书记黄振士的家乡,在大革命时期,黄振士等革命先烈以坡村为根据地,掀起了琼崖东南地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近年来,琼崖红色资源成为这个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坡村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在早些年,其红色资源未被挖掘,村里基础设施薄弱。2016年以来,在陵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坡村结合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以“村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将琼崖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农业相结合,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政府、企业、农民、游客等共同参与,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发展的局面,不仅为坡村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借鉴。
发展红色文旅产业,坡村将红色文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坡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景点,如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墓地等。这些景点不仅是坡村红色历史的见证,也是游客了解坡村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坡村创新推出了红色旅游的一系列产品,如红色文化主题民宿、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等,使游客在体验红色文化之旅中拥有特色的住宿体验。
黄振士的雕像伫立在村口,村子里打造了极具特色的时光邮局、公社食堂等特色景点,黄振士展馆内陈列诸多革命时期的老物件……文罗镇坡村驻村第一书记、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吴坤亮表示,党员来到坡村后,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还可以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藏在大树下的革命书屋,里面陈列着革命书籍、老旧连环画、旧报纸等,是游客与村民休闲、阅读的知识小站。“革命书屋里,有国学类、政治类、人物传记类等类型的书刊,24小时开放。”吴坤亮说。
坡村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文旅体验,也为坡村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例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村民能在本地找到工作,吃上“旅游饭”,实现脱贫致富;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幸福感和生活便利度。
漫步村中,曾经的土路变为宽敞干净的水泥路,村道多了路灯,门前多了家规家训木牌,房前屋后多了花草,村里多了民宿。这里变的是人居环境,是村民的生活条件,不变的则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安徽省肥东县众兴乡
“红色+”结出乡村振兴硕果
本报驻安徽记者 孔令晖
现场为400多户村民代表共计发放分红8万多元,全社区407户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都领到了200元现金分红……回忆起今年年初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大会的场景,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众兴乡众兴社区78岁的陈发余老人依然激动不已:“这辈子都没想到还能享受分红,这两年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也能跟着受益,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众兴乡是肥东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合肥地区团组织创始地、合肥地区早期党组织重要发源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众兴乡结合自身红色资源优势,以红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做到产业有支撑、群众得实惠。
“我们利用红色名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众兴乡党委副书记阚建伟介绍,通过对部分村民房屋和土地经村集体流转,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众兴乡先后建成中共合肥东乡支部展陈中心、合肥团史展陈中心、先锋农场等一批红色文化和旅游项目,实现了从红色资源优势向红色发展动能的转化。
仲夏时节,走进众兴乡众兴社区,乡道整洁、农舍清爽、花径通幽,一阵清风吹过,草木清香扑面而来。先锋农场内,游客闲庭信步,或赏玩嬉闹,或观景闲谈,自在惬意。在先锋农场旁的合肥团史展陈中心,关于肥东地区团史的珍贵历史图片、老物件映入眼帘,诉说着一段又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红色革命故事。
在中共合肥东乡支部展陈中心,还有时下流行的“剧本杀”项目。“为了让游客有更强的代入感,我们围绕‘1929年冬,中共中央为了保持中央和鄂豫皖苏区的联系,在肥东店埠北头的一家杂货店,秘密设立了中央至鄂豫皖苏区的交通中心站’这一史实,推出了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该馆相关负责人说。
红色资源盘活,旅游发展澎湃有力。众兴乡以先锋农场为主阵地,以亲子旅游为突破口,积极创新增收模式,并将红色旅游与自然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推出新颖有趣的农事项目和亲子旅游项目,在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的同时,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红色旅游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阚建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先锋农场为例,自打发展红色旅游,村民相当于多了4份收入:政府补贴的土地流转费用、在先锋农场就业挣的工资、向游客售卖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收入、年底参与村合作社的分红。”
据统计,先锋农场2022年共接待近15万人次的访客。先锋农场所在的众兴社区,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到2022年增长了近4倍。“下一步,众兴社区将争取把先锋农场打造成集学习、教育、旅游、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吸引更多人来到乡村,感受乡村振兴的成果。”众兴乡众兴社区书记任晓敏表示。
目前,众兴乡正在着力打造“汽车之家”主题民宿,承接高速服务区暂未提供的住宿服务,还将推出“无人农场”、智慧高科技大棚、智慧劳动课堂等项目,打造农业公园。项目建成后,土地流转、新的就业岗位、合作社分红等都将成为村民新的收入来源。
红旅融合日益紧密,“红色+”产业效应持续放大。“如今,众兴乡群众有了更强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发展旅游让大家腰包更鼓了、日子更红火了。在深厚红色文化的滋养下,众兴乡红色文旅正蓬勃兴起,乡村振兴正在大步向前。”众兴乡乡长许在刚说。
2023年7月1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