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从马面裙引领“新中式穿搭”,到网络围观修复文物与典籍的视频动辄破万,再到全民尔滨冰上走的同时还要为参观博物馆专门预留一天时间……“传统文化热”已然成为文化市场一大亮点,背后也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恒久的生命力。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七个着力”的要求。文物保护让我们血脉中流淌的文化自信凿凿有据,为了将这份认同持续深化,故宫博物院始终坚定不移践行守正创新,《甪端》驻演北京欢乐谷华侨城大剧院,便是故宫博物院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又一次新的尝试。
故宫博物院和艺瑞奇国际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大型沉浸式家庭音乐剧《甪端》正式入驻北京欢乐谷华侨城大剧院,并于1月15日14时30分进行公益首演。从2022年秋直至今日,《甪端》跨越山海,在全国巡演了百余场后,进行改编和丰富角色后再度归来,已然收获了众多来自各个年龄段的甪迷朋友,孩子看了喜不自胜,成年“儿童”也感动泪目,甚至还有二刷三刷的朋友纷纷表示:故宫出品,必属精品!
一梁一柱间,品味故宫之美!
朱红色柱子,深蓝色的天空,舞台左侧缓缓升腾起的云雾,在黄色琉璃歇山顶盘桓、飞去又飞来的蝴蝶,以及开场前惊鸿一现如梵音般、久久萦绕不去的钟鸣声……这里生活着186万件(套)故宫藏品。
被御猫天天追着讲故事的甪端,光彩照人、有点小骄傲的金瓯永固杯,满腹经纶、开口就要吟诗的平复帖,语重心长的梅雀图梅大姐等故宫文物家族成员们,日复一日地守护着故宫,等候着人们走近欣赏。御猫是这里忠诚的护卫队,此外,还有600多岁的古树和只见过5次日出、日落的蝴蝶,以及“择一事终一生”、在文物们的见证下从“小高”变成“老高”的典守者。
掐丝珐琅甪端香薰,诞生于明万历年间。造型奇异,头上一角,脚踏一蛇,日行一万,夜行八千(里),晓四方之语。专为明君传书护驾,故颇受历代帝王喜爱。
金瓯永固杯,诞生于清代嘉庆年间,外壁雕刻宝相花,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作花蕊,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以象鼻作三足,寓意江山永固。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诞生于南宋,采用“通经断纬”技法,十五六种色丝巧妙搭配。老干新枝间梅花绽放,两只喜鹊栖息于树枝。有“织中之圣”“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
《平复帖》卷,是西晋陆机写给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好友贺循的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而得名。以草隶写就,较难识读。距今已1700多年,现存年代早、真实可信,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上老朋友,文物家族中也有故宫“小绿光”吉祥物即绿色透明玻璃磨花渣斗、《大禹治水图》的玉山将军和大气端庄和蔼的磁母等首度亮相。
时光就这样静静流淌,直到一个机缘巧合,他们遇见了老高的孙子,高小端……
在故宫这样一个古老的空间里,甪端和高小端相遇,并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甪端们渴望被看到、被记得,千年万年,但对于新科技有诸多抗拒。
高小端是故宫宫廷历史部老高的孙子,生活于短视频时代的他,热衷并依赖于从平板获得知识,且对知识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哪怕每天都有走进故宫的机会,却只喜欢在爷爷有空调的办公室呆着……直到有一天,一个意外让他走进故宫,并结识了寿康宫的一众文物。顿时被故宫的厚重震撼,并因此萌发了要为文物拍摄视频的想法,400岁的甪端从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感觉,那感觉就像是站在屋顶,眺望现在的北京城一样。
爷爷告诉小端,拍摄短视频这件事已经有叔叔阿姨在做了,那就是2019年7月上线的“数字文物库”,“云端紫禁城”的设计师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上百万件藏品储存到云端,让文物不仅可以平面看,还能“翻转”看、“拆开”看……高小端质疑爷爷,理解爷爷,再到立志成为典守者,传承爷爷的毕生使命,至此终于明白“子子孙孙永宝用”的真正涵义。
甪端音韵起,听故宫文物亲自讲述长征往事
在舞台上,文物还向高小端讲述了90多年前文物南迁的往事。
1933年,侵华日军攻陷山海关,为防止日寇劫掠,典守者们开始了十余年的漫长文物南迁之路。从华北、上海、南京,再到“七七事变”爆发后,兵分三路迁往西南大后方,约1.3万箱文物精品,没有一件破损,可谓开创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壮举。
第一批古物南迁前箱件聚集于太和门广场
文物在川陕公路上艰难运输
甪端在舞美设计、音乐创作、故事情节上均属匠心之作,一梁一柱间就将故宫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飘然而至、想弄懂“年”与“岁”的蝴蝶,为故宫作清洁工作的御猫让这座600年的紫禁城更显生动。
这个故事有关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有关文化传承与未来憧憬,它记录着故宫文物南迁往事,也承载着它“一天一个样”的新事。将文物拟人化、将文化剧情化,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在讲述文物故事的同时,也实现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效果。在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同时,让我们积极拥抱“数字文物库”“数字故宫”等新技术、新形式,正是这些让我们远隔千万里也可以“近距离”看到文物的全局和细节,也坚定了我们线下奔赴文物的决心。
故宫的梁柱何以历经多次地震岿然不动?千年古画是如何得以保存?90年前的战火纷飞中,文物如何能历经十余载、跨越万里而安然无恙?是工匠的智慧,也是典守者的坚守……
演出结束,他们深深鞠躬,下一秒仿佛又会继续回到故宫,在寻常的一天,我们“走进”故宫,和其中的几件文物短暂邂逅,他们偶然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他们还会在未来继续讲下去……
这是一个不仅由文物自己讲述,也是故宫亲自讲述紫禁城往事的故事。有趣的甪端惊喜回归,全部的甪端就在故宫常驻!千百年也许弹指一挥,现代科技起初或许也让他们对未知感到害怕,但因为典守者的陪伴,他们愿意感受那些不一样的气息。故宫的一草一木,大概汇聚了天地日月灵气;那里的一桌一椅,今天有幸看到的文物的每一次欢喜,每一个抬头皱眉,都是历经上千年和无数次翻山越岭后才来到我们的面前吧!
当故宫博物院《甪端》惊喜回归,这一次,和家人一起走进剧场,去沉浸式感受一次故宫之美吧!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