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人生之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高度肯定该剧的创作水准和播出反响,赞扬该剧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大胆探索文学名著影视化新路径的努力,并深入探讨在当下焕新时代经典文本的重要意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上海市广播电视局、陕西省榆林市委宣传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有关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制作机构爱奇艺、上海当代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主创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传承诠释经典作品,为文学名著的影视剧改编提供新路径
恰如1982年路遥小说《人生》一经面世便引发轰动反响,电视剧《人生之路》一经播出再次掀起全国观众的讨论热潮。从《人生》到《人生之路》,这段穿越了四十年时光的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对话,重新为经典文学作品赋能。
上海广电局电视剧处处长刘祎呐认为,《人生之路》作为沪产电视剧的新标杆,探索了经典文学作品影视化创作的新路径。创作者们在向经典文学致敬的同时,也努力让电视剧成为新的经典。同时,《人生之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故事中处处激荡着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澎湃交响。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人生之路》的创作绝非简单的改编,它的前半部基于原著,后半部则是高加林精神的续写。在《人生之路》以前,极少有此种形式的改编,敢冒风险才能勇于创新。《人生之路》在深入挖掘经典作品的恒久主题基础上,发出振聋发聩的时代新声。剧集再现了原著中的时代风貌与人物故事,又从原著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悬念中,续写了时代机遇与人生抉择的相互支撑与相互成就。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从小说《人生》到电视剧《人生之路》,展示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将文学思维转化为电视剧思维,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忠实于原著。《人生之路》的改编做到了忠实于小说原著所呈现的美学品相,做到了小说原著者和主创人员审美精神的内在一致性。这部剧的创作成功,也展现出了对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创作道路的坚守和传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介绍,作为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剧,《人生之路》从播出到收官,赢得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和广泛热评。在央视一套还没有播出完结之时,央视八套已经启动二轮播出,收视率依然稳坐榜首,也印证了《人生之路》是一部深受广大观众认可的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典范。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人生之路》将叙事时间延伸到网络时代,将叙事空间由西北县城农村延伸到了上海,体现出更为广阔的时代景观和人文命运,改写是非常充满智慧的。《人生之路》的改编没有荒腔走板,没有胡编乱造,而是体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性、创造性和文学性,可以说是开创了处理文学作品与电视剧艺术关系的一条新路。
本剧主创代表,编剧洪靖惠和演员林永健也从创作角度,对人物命运的设计细节出发详细阐述了创作初衷与创作目的。洪靖惠认为《人生之路》的成功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切的功劳、一切的荣誉都是源于路遥的原著,致敬路遥先生。林永健表示,这样的角色会给他的演员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观照社会现实,引发青年观众关于青春和奋斗的共鸣
《人生之路》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消费水平人群的覆盖率是十分广泛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8岁到44岁的观众占比超过了83%。这部剧对较年轻观众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认为,高加林从黄土高坡到繁华都市,几起几落的人生曾经感动过无数人。作品中出身在寒门的年轻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对事业和爱情的艰难抉择等,道出人们当下的困惑和追求。正是这种对现实的关照,引发了当下观众的共鸣,增添了时代特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认为,《人生之路》除了对时间线的续写之外,还拓展了主角高加林的奋斗空间,书写了陕北青年在人生谷底重振士气,通过自身奋斗走进大都市上海的人生故事,可以说电视剧《人生之路》则是《人生》的“全传”。在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的今天,电视剧《人生之路》备受瞩目,除了拓宽小说历史价值外,还具有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路遥与知青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路遥传》作者梁向阳认为,《人生》发表之时就在广大农村有志有为的青年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电视剧堪称“上海版《人生》续集”,礼赞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故事结构合理,富有青春诗意,把人物命运放置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背景中加以演绎,强化了《人生》奋斗的主题。
著名文艺评论家、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原理事长郦国义表示表示,《人生之路》延续了高加林、刘巧珍等年青一代从陕北到上海这座沿海大城市的人生奋斗之路,这是时代的命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大众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奋斗史诗。高加林、刘巧珍等人在上海的奋斗历程,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和文化情怀在新时代的生动叙事。导演、演员、摄影等主创团队用精湛的艺术表现和精良的艺术制作呈现了这一深刻的主题,赢得了观众的共鸣,为这部剧的成功保驾护航。
本剧导演阎建钢也表示,在几十年的创作经历中,只有这部剧不是单纯当做一个项目来对待,而是他人生的又一步。《人生之路》是向路遥致敬,向那个时代致敬,向青春致敬,希望用这样一部作品,与当代青年进行真诚的交流对话。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影视和文旅的双向奔赴
文艺创作能够助地方文旅经济发展一臂之力,是电视艺术创作者的一种责任。
陕西省榆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表示,路遥的作品影响了几代陕北人民,也影响了全国各地的有为青年。《人生之路》真实反映了榆林人民积极向上、不向困难低头,不屈不挠、要干大事的奋斗精神,反映了一代青年的奋斗历程,反映了榆林的地理风貌,榆林人争相观看,引起了观影潮。榆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地形地貌多,故事多,希望影视界的朋友们到榆林采风,用影视开发榆林。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县长贺敬认为,一部剧完全可以带火一个产业,一部剧完全可以把这个区域中心的城市发展起来。清涧县将以人生影视城为新引擎,擦亮“路遥故里,北国风光”旅游名片,创造一流营商环境,让清涧文旅产业在“十四五”期间迈上新台阶。
《人生之路》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编剧、演员和项目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总制片人杨蓓和上海当代时光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制片人魏巍介绍了《人生之路》拍摄制作背后的故事。杨蓓坦陈,团队在项目筹备之初,就看中了小说原著所涵盖的千姿百态的人生,以及文本对现实的关照,爱奇艺作为互联网主流的播出平台,一贯坚守作品品质,在内容创新的同时,也要做到与现实对话、和观众共情。魏巍形容到,整个剧的筹备和拍摄的过程,特别像剧中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一样,千沟万壑,艰难前行。整个项目从筹备到播出,耗时7年,仅剧本打磨就用了6年之久,也感谢阎建钢导演用他深厚的人生积累和艺术积淀为观众呈现出这样一部有温度的《人生之路》。
电视剧《人生之路》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和2022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部分取材于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该剧讲述了生活在陕北高家村的青年高加林为了改变命运,努力奋发图强,历经世事变迁,在时代的浪潮中谱写平凡人不平凡人生的故事。该剧自播出以来收视飘红,连续两周稳居全频道同时段黄金档电视剧收视冠军,酷云实时直播关注度破3,创下了央视一套一年多以来的收视最高纪录。剧集播出期间收视率和话题度持续走高,累计斩获全网热搜1250余个,抖音剧集主话题播放量破66亿,成为国民级热剧。据悉,《人生之路》正在央视一套上午档时段播出,继央一黄金档一路领跑、央八下午档傍晚时段连续超越黄金档新剧后,三轮播出收视强势依旧。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