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云上新体验,吉林线上活动玩转“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20-06-15 11:41 来源: 文旅中国

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依托网络平台,吉林省的相关活动于5月19日至6月13日陆续亮相云端,类别丰富的线上活动,让公众足不出户,体验非遗。

吉林省非遗购物节

  非遗购物,445种产品上线销售

  “吉林非遗购物节”是今年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吉林省积极同阿里、京东、拼多多、快手等主流电商对接,为非遗企业、传承人搭建合作平台。而对短期内尚不具备进驻各大销售平台的项目,则通过“吉尚云”线上销售平台,免费为传承人开办网店。

  截至目前,吉林省上线店铺总数已达113个,上线销售非遗产品种类达445种,涵盖77个非遗项目,84位非遗传承人,52个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同时,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注重传承保护与扶贫就业的合作联手,省内3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均有商品在线销售。在“吉林非遗购物节”中,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吉林非遗产品层出不穷,点点手机,就能把“非遗”买回家!

  数字体验,线上活动精彩纷呈

  “非遗体验,传承实践”数字非遗体验活动是今年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要活动。72个非遗项目的图、文、音、视作品从5月19日起,在吉林市非遗体验馆公众号等省内各个相关新媒体平台轮番展示,“舌尖上的非遗”“生活中的非遗”“武林里的非遗”“吉尚云的非遗”4个专题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吉林非遗的点点滴滴。

  6月13日在吉林市举办的吉林省首届非遗武林大会集合了太极拳、八卦掌、无极拳、形意拳、大洪拳等省内多个武术项目。在线上实况直播中,精彩的对打盘龙棍、大铲对枪、棍进枪、单刀配春秋、单刀对枪等传统武术器械对练表演逐一亮相。12个传统武术项目,88位传承人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吉林省首届非遗武林大会

  色香味美,非遗美食抢鲜尝

  民以食为天,“吃”永远是人们关心的热点。6月7日起,在做好疫情管控的基础上,全省餐饮类非遗项目经营单位集体换了一种打开方式,纷纷开展非遗产品线上预订优惠品尝活动。

  长白山野菜、朝鲜族冷面、满族大酱、扶余老醋、蒙古族牛肉干、乌拉满族火锅、临江彪哥煎饼等21个项目,遍布省内各地区,覆盖淘宝、美团、吉尚云多个网络平台,非遗传统美食从网络送到人们嘴里,从舌尖走进人们心里。

  “云”赏文物,十余家博物馆齐亮相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少不了博物馆的助阵。6月8日至13日,各级博物馆、非遗保护单位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平台上,集中推送了全省10家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吉林市陨石博物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文庙博物馆、吉林明清船厂博物馆、吉林水师营博物馆、磐石博物馆、蛟河市博物、舒兰市博物馆、吴徳义浪木根雕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统一亮相,让公众足不出户,尽收眼底。

吉林省10余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亮相

  不仅如此,6月13日当天,吉林省博物院还通过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各大线上平台在线直播,在介绍了多个院藏珍贵文物之余,还为观众讲解了如查干淖尔冬捕等吉林省的非遗民俗。

  线下体验,商街里感受非遗

  精彩纷呈的线上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为了让公众有更好的体验,吉林省在有条件的地市州也集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下活动。

  6月12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春市系列活动在巴蜀映巷商街举办。现场精选了来自长春市的优秀非遗表演团队,包括评剧、东北大鼓、古琴、古筝、杂技等多个种类,让市民群众亲身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此外,商街汇集了30多个非遗项目集中展示,15个展览馆同时开放。关氏满族剪纸、李氏葫芦画、徐氏中国结、韩氏草编、李氏满族刺绣、玉雕、陶艺等传统工艺既带来了艺术美感,也展示了历史内涵。

(图片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