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非遗 | 广东陆丰 非遗“原料”写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3-10-27 14:20 来源: 文旅中国

 《荷塘月色》剧照  陈坂升 摄

广东汕尾陆丰市是千年古邑,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陆丰市将非遗传承保护融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以非遗的艺术形式反映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创作了一系列文艺佳作。近日,陆丰市乡村振兴题材的现代正字戏《荷塘月色》、红色题材皮影戏《烽火婵娟》先后演出,让古老艺术焕发出现代魅力。

由广东汕尾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创作的《荷塘月色》,是陆丰市近年来创作的3部现代正字戏之一,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担任导演,彭美英和国家一级编剧王辉、王怀民担任编剧,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的年轻演员出演。该剧用正字戏表现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融入了英歌舞、滚地金龙、跑布马等陆丰非遗项目,将乡村振兴的成效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富春山居图”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文峰认为,用传承数百年的正字戏来表现贴合时代的乡村振兴题材,是较为前沿的创新举措,也是一次大胆的、接地气的尝试。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周建平则表示,该剧用具象的乡村人物小切口,反映了乡村巨变的大环境,是清新、厚实、激越的大气之作,体现了正字戏的精气神。

正字戏系“南戏遗响”,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至今已有近900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陆丰正字戏团队先后创作了《彭湃》《张威》等现代戏。近几年来,陆丰又聚焦本土红色故事、乡村生活、乡村振兴故事,创作了3部现代戏,为稀有剧种以古老戏曲艺术演绎现代题材、打造现代戏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验。

生动精致的皮影影身,在4米长、3米宽的影窗内演绎了催泪感人的红色故事。9月7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陆丰皮影戏的红色题材精品剧目《烽火婵娟》首次演出,让身边鲜活的红色历史成为打造文艺精品的“活教材”。雕刻精致的木偶、跌宕起伏的剧情、妙趣横生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深受感染。

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张晓丽说:“为适应剧情,《烽火婵娟》加大舞台影窗,重新制作皮影舞台,多组LED点光源使舞台灯光更为突出,加大了演员的操纵难度,对演员来说是新挑战。舞美的创新既保留了陆丰皮影戏的传统艺术特点,又对表演形式做了创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陆丰拥有1项世界级、4项国家级、15项省级、35项市级非遗项目,非遗要素丰富、种类多样。近年来,陆丰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把非遗与现代时尚结合起来,用心用情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特别是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陆丰推动非遗以更新的面貌、更多样的方式、更迷人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在今年4月举行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第五季中,陆丰市委提出,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不但要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你追我赶”的展示平台,还要借此推广、传播非遗,打造文化盛宴。为此,陆丰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擂台赛第五季以“非遗+”模式展示非遗融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成果,作好“红农文旅”融合文章。于是,观众看到了戏曲歌舞《一起向未来》、用钱鼓舞音乐和传统表演创作的《护军渡海》、以陆丰皮影戏创作的《兰湖赠毯》、以正字戏创作的《金笔情》和以正字戏曲牌创作的大合唱《一起向未来》。

源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非遗,不仅广受老百姓的喜爱,融入擂台赛中也容易引起共鸣。例如,戏曲情景剧《示范“带”动,文化“集”市》以陆丰乡村文化集市和田字型基层治理为素材,运用正字戏的音乐唱腔创作正字戏歌,融合舞七丈旗、追赶表演等正字戏传统技艺和说唱艺术,与陆丰皮影戏的大皮影、独有的正面影身和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同台表演,并融入陆丰民间艺术表演,演出方式让乡亲们倍感亲切。

走进陆丰,蕴含着传统文化审美意境又充满着烟火气息的非遗正成为写就乡村振兴新篇章的上好“原料”,使革命老区的乡村更有文化韵味,更加多彩和美好。


责编: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