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融合发展研究

2024-06-20 14:14 来源: 文旅中国

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提高全国人民文化水平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对内,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对外,推广汉语对外教学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举措。同时,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培育一大批文化传播传承、创新发展人才,从而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积极推动普通话的教学推广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事业。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将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有机融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持续增强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融合的现实意义

从普通话教学推广角度看,中华语言文字作为传承千年的语言文化,是世界语言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汉字的结构、意蕴、书写方式呈现出强烈的民族特征,是世界语言文化体系中的瑰宝。中华文化体系庞大、包蕴万千,语言文化是其中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一支。普通话的教学推广不是毫无章法、毫无依附的教学,应当以中华文化传承推广为基点,以中华文化丰富的内涵充实普通话教学课堂,赋予语言文化课堂强烈的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普通话教学推广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同时,将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有机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发掘普通话教学的创新路径,革新普通话教学模式,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借助内涵丰富、深刻的文化内容,能够让普通话教学课堂言之有物,推动普通话教学体制机制创新。

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角度看,普通话的对内教学,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各地区整体教育水平,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普通话的对外教学,比如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主要阵地。不同类型的中华文化借助普通话的推广和汉语教学实现了跨文化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能够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拓展了国际文化交流的路径与层次,持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近年来,许多国家举办了“中国年”文化活动,世界各地的民众纷纷学说中国话、唱中国歌、过中国年,这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推广成效显著。

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融合的一些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在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的融合方面还存在一些待完善和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传播传承意识不强,普通话教学与文化融合不深。部分学校的普通话教学目前主要还是强调训练发音、拼读技巧,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普通话课程教材设计也未能与中华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内容零散,缺乏目的性,没有较为系统地将中华文化作为普通话教学的内容载体融入教材,普通话课程教材也缺乏专门化设计,不能很好地将中华文化传播传承作为实施普通话教学的目标之一予以践行。二是内容选择欠佳,融合方式单一。部分学校在践行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融合发展的教学中,存在内容选择不佳、融合方式单一的问题,不能合理地选择出既符合教学需求又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知。此外,融合方式单一也是导致融合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一些普通话课程教材简单地将各类文化文本作为普通话训练材料,未对其进行教学适应性改造,难以起到促进教学创新的效果。

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融合发展的实践策略

增强文化传承发展责任意识,注重教学推广顶层设计。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的传播传承、创新发展应当是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关系,对此,学校等教学主体要充分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文化传承发展责任意识,始终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时代创新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职责之一。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实施普通话教学推广的深远意义。同时,要加强普通话教学推广的顶层设计,明确普通话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针对国内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施教方案,区分对内教学与对外教学的侧重点,使不同层次的普通话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化课程教材设计。普通话教学推广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正如文化传承发展要明确传承怎样的文化、发展怎样的文化等基本问题,这就要求学校等文化教学主体要推动文化资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具体来看,就是对现有普通话课程教材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筛选出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文化风貌的优秀文化资源融入课程教材。学校等教学主体要持续优化普通话教学课程的教材设计,秉持充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精神的理念,以优秀课程教材引领高质量普通话教学工作的实施。

发挥智能信息技术力量,创新语言课程教学模式。普通话教学推广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脚步,学会利用各类信息技术提升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张力,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等实施精细精准化教学。利用智能信息技术,采用图、文、音、影等多种媒介,创新普通话听、读、写课程教学模式,持续增强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升普通话教学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传承融合发展的效率。

(作者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编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