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谱数千年国乐史诗 奏新时代“黄钟大吕”

2023-07-11 19:37 来源: 文旅中国

▲ 《颂·黄钟大吕》音乐会现场   中国文化报记者 卢 旭 摄

金声玉振,八音和鸣;高山流水,恰遇知音……中国民族音乐魅力独具,源远流长。在中国,“黄钟”和“大吕”等十二律吕是最早出现的、用文字对音高进行记录的乐律体系,“黄钟大吕”更被后人视为中国民族音乐的象征符号。

以中国古代乐律体系——十二律吕作为主线,以“黄钟大吕”背后积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轴,中央民族乐团集结国内顶级主创团队,用创新性的舞台呈现和演奏形式新创民族音乐会《颂·黄钟大吕》日前亮相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表示,希望以《颂·黄钟大吕》音乐会积极响应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致敬辉煌历史、赓续中华文明、礼赞伟大时代。

音乐会以十二律吕对应根据《流水》《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良宵》等古曲改编以及邀请关峡、郝维亚、王丹红、陈思昂等作曲家创作的十二首作品,以独奏、重奏、协奏、声乐、吟诵、舞蹈等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带着观众走近这套古老的乐律体系,唤醒大家对以民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更深层的认知,从而产生源自心底的自信之心与自强之意。

作为整场音乐会的“开篇”,黄钟·八音合奏《颂》如何凸显仪式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作曲家郝维亚介绍:“八音分别代表不同材质、不同类别的乐器,由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组成。为了展现古代音乐和中国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我特别设置了乐器独奏的形式,演奏家也在舞台表现上增加了即兴演奏的部分。”郝维亚表示,八音在演奏家的手中不仅再次发出源自古老华夏的悠然之音,也奏响了当代中国的恢宏之乐。

中国传统音乐到底有多震撼?中央民族乐团特邀乐器制作师王越进为本场音乐会定制纯金鎏金编钟。金石之音在音乐厅响起,中华礼乐之邦的宏大篇章也随之开启。

大吕·童声与乐队《诗》以作曲家谷建芬的《春晓》主题旋律为基础,让天籁童声与国乐交融。硬朗雄劲的《和鸣》,以五把马头琴为主奏乐器,配蒙古族长调和呼麦,表现了在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下,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在欢快热烈的《丝绸之路》中,都塔尔、艾捷克、弹拨尔、萨塔尔、热瓦甫依次亮相,奏出勃勃生机。《金戈铁马》由中国经典曲目《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改编而成,赵聪携四位琵琶演奏家及数位打击乐演奏家在观众席间打造了一方沉浸式的“战场”,让观众在琵琶与打击乐的对峙中,感受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中阮演奏家冯满天化身屈原,悠悠乐音之下楚辞朗朗。

本场音乐会实现了五个“国家队”的联动,其中更有三位“队长”——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担任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担任总导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音乐会题字。除此之外,音乐会还得到中国歌剧舞剧院与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的共同支持。

在古琴曲《流水》演奏中,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蹈家高旻、吴澳携手中央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杨致俭、青年古琴演奏家路宁,呈现古琴涔涔与舞姿悠悠。“为了符合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我们选择了古琴对吟的形式;为了满足‘高山’‘流水’的音乐内容,我们选择了《秋鸿》和《流水》两个作品作为基础元素,为了消除两个作品之间因为年代跨度较大而造成的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差异,我们将作品完全打散,再以作曲的方式重新组合。”作曲家赵泽明说。

压轴曲目是《黄钟大吕》,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阮余群、男高音歌唱家李爽用恢弘旷远的嗓音为新时代的“中国声音”作出完美的诠释。“《黄钟大吕》这部作品有着承上启下、开创未来的作用,所以采用民族交响合唱这样一个多元的表现形式,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有时代的表达。”作曲家王丹红说。

本场音乐会在音乐厅中打造出独具东方美学特色的聆赏空间。中国国家话剧院舞美团队设计制作出唯美的国风场景——碧瓦屋脊与柔纱轩窗铺陈出一派国风雅韵的古风天地,充满中式元素的陈设与延伸至观众席的LED幻影灯屏交相辉映,璀璨夺目的编钟编磬立于舞台中央,具有东方美学特点的屏风立于舞台两侧,当音乐奏响,古典气息浓厚的视觉素材与灯光效果,共同营造出沉浸式国乐聆赏氛围。

“民族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为了让观众更沉浸地感受民族音乐、更深刻地理解十二律吕的庄严、正大、高妙与和谐,这次的突破性在于在具有西方美学的音乐厅里尝试了汉唐仪风的舞台结构,同时将科技和艺术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手段把音乐可视化。”田沁鑫表示,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恢弘历史命题,今年又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周年,这样的创新举措正是一次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意时代表达之新的落实和践行。

“音乐会《颂·黄钟大吕》以‘八音’之乐为始,中央民族乐团在‘十二律吕’的串联下用音乐梳理中华历史绵延千年的脉络,用当代音乐理念解构、重建经典作品,用全新舞美技术建构东方音乐聆赏空间,用作品诠释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用合美之音最终奏响新时代的‘黄钟大吕’。”赵聪说,“中央民族乐团肩负着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2023年7月11日《中国文化报》

第5版刊发特别报道

谱数千年国乐史诗 奏新时代“黄钟大吕”

↓ ↓ ↓ ↓ ↓ ↓ ↓ ↓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