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回眉州,生机勃勃,“农文旅融合”持续发力“开门红”——
3月10日,2023“寻美乡村·乐游眉山”大型乡村旅游季暨“丹棱游村·倾橙时光”春游系列活动在丹棱幸福古村拉开序幕;
3月17日,第三届仁寿县乡村文化旅游季宣传推广活动正式启动;3月19日,青神县观萤季开幕式举行;
3月以来,四川省眉山市市本级、各县(区)分别举办了多场乡村文化旅游主题系列活动,仅“寻美乡村·乐游眉山”大型乡村旅游季就开展了乡村旅游体验活动5场,直接吸引上千人次线下参与,开展乡村旅行直播6场,吸引线上32万+人次关注。
记者从眉山市文广旅局获悉,今年一季度,该市开展各类文旅节会活动73个,子活动达340余个,推出特色文旅线路45条,“眉山宝藏赏春地”推荐点位36个,带动重庆、成都、乐山、资阳、德阳等周边市州游客入眉踏青赏春旅游,预计全市接待各类游客760万人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激活了眉山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在这个好时节,眉山农业文化旅游高歌猛进,有怎样的密码?农文旅融合如何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关键词:新热度
“花事”游持续升温
3月27日,以“曲水留香,活色生香;花乡方家,笑迎八方”为主题的第三届仁寿县乡村文化旅游季方家镇第五届“曲水留香”樱花文化推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现场人山人海。来自成都的游客罗娟说:“看得见青山碧水,感受得到花香鸟语,在眉山很是惬意。”方家镇党委书记邱华文表示,这里目前有樱花、蓝花楹、碧桃、海棠、紫荆、红叶李等20余个品种的花木2000余亩,一年四季都有美景。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畅游眉山,在繁花遍野的时光里撒欢,不断将眉山旅游推向新的热度。
在丹棱县“桔香稻田”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示范片,千亩油菜花金黄夺目,五彩小火车蜿蜒驶来,游人三五成群漫步花海,共同构成了春日里灿烂的风景。
在彭山区谢家街道邓庙村,上百亩桃花怒放,宛如一团团粉彩云霞落山间,绘就出“山青花欲燃”的诗意美景,成群游人穿梭桃花林其间,或凑鼻闻香,或挨枝拍照,享受春的喜悦。
在仁寿县曹家镇,万亩生态梨园里的梨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绽放。客置身花海,微风轻拂,任花瓣落满衣裙,景美如画,为春增添了别样的景致。
今年以来,在眉山农村地区,各种文化旅游活动赋能乡村振兴,“鲜花经济”如姹紫嫣红的春花一样到处盛开。赏花踏春乡村游,“花”样百出惹人醉。眉山以花为媒,以节会搭平台,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元素,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
首届四川(黑龙滩)度假音乐会暨中铁黑龙滩·山水度假音乐会在中铁梵木音乐公园举行,吸引众多游客
在春天的如画山水里,也可享受一场殿堂级的视听盛宴——近日,一场大型山水度假音乐会在仁寿县黑龙滩中铁梵木音乐公园举行,为前来度假的游客和当地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文艺展演。
活动现场背临有着“川西第一海”美誉的黑龙滩景区,在绿树掩映的舞台上,舞蹈、杂技、乐队演出等节目形式轮番登台,郭峰等知名艺人和音乐人用一首首时代金曲,将现场5000多名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当天,很多游客选择留宿眉山。“在漫天星辰下,感受眉山的迷人魅力。”来自重庆的游客李浩是旅游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这次是专程和朋友一起来参加音乐会。
近段时间,萤火虫点亮了青神的旅游经济。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萤火虫生态区,青神县充分整合特色项目资源,打造了首届萤火虫狂欢节。期间,将陆续推出帐篷节、美食节、欢乐跑、民俗展演、嘉年华等系列项目活动,串联起亮点多多、好玩、好吃的精彩内容,以新模式、新体验、新空间演绎青神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发展成果,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旅体验。今年三月以来,青神竹里萤光之旅吸引近10万游客到青神观萤火虫,有力地带动了青神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餐饮业发展,全县酒店爆满,农家乐生意火爆。
这个春天,“东坡足迹行”怀古研学之旅为旅游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两岸一家亲,东坡故里情”眉山研学活动走进青神县,来自上海台商子女学校的30名师生代表走进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内,参观了一系列青神竹编精品,了解东坡与竹的文化魅力;3月28日至29日,眉山天府新区凤梧学校、眉山天府新区龙马初级中学共近700名师生走进东坡文创园(眉山樱花博览园),动手绘制东坡英雄扇,走进三苏祠追寻东坡足迹,浸润三苏家教家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此外,日前,2023“阳春三月季·国风游柳江”春季系列活动暨汉服花朝节在洪雅县柳江古镇开幕。国风系列活动打破传统模式,游客作为主角沉浸式游玩柳江,通过与商家进行游戏互动来获取奖品和购物优惠,极大地丰富了游玩内容,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
“来眉游客还可深度体验竹里萤光馆、玉屏山森林博物馆、幸福岭民宿群落、瓦屋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博物馆、尚义龚村、黄丰橘园、瓦屋山复兴村、中保镇漫花田野等乡村旅游新场景。”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眉山紧扣特色亮点,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不断激发出旺盛的消费潜力,有效促进文旅消费复苏、推动旅游繁荣发展。
关键词:新面貌
古村落焕新活力
走进丹棱县幸福古村,平整蜿蜒的石板路、葱翠秀丽的风景树、老屋新颜的乡愁纪念馆、充满耕读人文气息的民宿等,形成了一幅迷人的乡村画卷。
幸福古村古称赵桥,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依山而建,面河而立,错落有致,与自然环境相生相融,是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这里民风淳朴,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民俗文化传统,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大观园。
村干部兴奋地说,发展乡村旅游,将村子里的老房屋进行保护修缮后,幸福古村蝶变了,每逢节假日,这里总能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让这个小山村热闹起来,人气也带来了财气。“我们以前怎能想象自己的家房子能做旅游,自己的村能成为四川名村呢!”当地村民说起变化激动不已。
据悉,今年幸福古村旺花期,日接待游客突破2万人次。近日,该村不仅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被纳入《四川省第一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推荐名录》中的“天府林盘及特色村落”名录。
走进洪雅县七里坪镇,沿线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林、泉等生态景观俱全,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天然氧吧”里尽享畅快呼吸。在“农文旅”融合带动下,洪雅县的柳江古镇、瓦屋山景区、槽渔滩、雅女湖、茶客空间等多地形成了集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特色产业、生态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日前,四川洪雅县入选2022《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全域旅游目的地”,洪雅县瓦屋山镇自新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位于青神县兰沟村的竹里巷子,也依托独有的区域优势和竹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的打造,利用村上的闲置农房,大力培育生态、田园、康养、精致的乡村民宿,完善乡村旅游发展业态,成为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地。“我们带孩子参加了‘寻美乡村·乐游眉山’主题活动,孩子亲身体验了农耕生活,了解了农作物是怎样生长的,对他来说很有意义。”来自成都的游客陈娟说,这里满足了人们对旅游休闲、亲子陪伴、文化体验的各种需求,明年还要来。
乡村游给传统村落带来了新风貌,带动了村子发展振兴,让越来越多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关键词:新动能
大项目加快建设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利用乡土文化融合旅游资源,深度挖掘特色产业,广泛引导社会资源和各方力量参与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
日前,在青杠坪·茶客空间茶叶种植基地,游客们纷纷腰挂小竹篓,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采茶带来的乐趣。“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宣传后,就趁着天气好来这里体验。”游客王欣说道,在这里有工作人员指导采茶,还可以体验制茶手艺,这样的旅游体验非常新颖,很有特色。
据介绍,青杠坪茶客空间依托2万余亩的茶园优势,打造了眉山市新晋网红打卡点,实现营收超百万元,带动了农民集体增收。该项目是一个以茶为主题,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会议会务、文化体验、茶文化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每到周末,游客就会来体验采茶、制茶以及茶文化和茶餐。
彭山区凤鸣街道金烛村的“万家水碾”项目,也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例子。项目以毛河新旧河道交汇点——万家水碾为中心,依托原彭山县供销社遗留闲置资产,结合传统农耕文化,以“研学旅游+农业体验+亲子游”为主导,2021年谋划,2022年初开始建设,今年正式对外开放。作为金烛村文旅发展的火车头,“万家水碾”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2023年预计租金、提成收入100万元,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10余个创业点位,带动村民发展一三产业,项目区年人均增收约1500余元。
各项文旅项目卓有成效,“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了都市近郊、乡村经济活力——
今年以来,仁寿“两山一河”项目惊艳亮相,蜿蜒的仁里路和寿乡路连接着翳嘶山、飞泉山和金马河。到了夜晚,漫步山顶玻璃栈道,飞泉山巨大的山体屏与满山不断变换颜色的彩灯遥相呼应,让“两山一河”迅速成为兼具陵州文化、本地特色和现代科技的“网红”打卡地。
青神县“竹里萤光艺术馆”正式开馆试运行。这是全国第一个集科学研究、自然科普、科技互动以及四季赏萤为一体的萤火虫主题艺术馆,在这里,赏萤不再受时间、天气等限制,四季赏萤不是梦。此外,青神竹艺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已完成萤光餐厅、四季赏萤厅、竹里稻香等节点项目主体工程,有望年内陆续竣工投放市场,成为游客新宠。
蜀山文化度假村将瓦屋山水文化和自新古村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民宿,通过2-3年建设,又将成为全市乡村微度假新亮点。
近年来,眉山市成功引进蜀山文化度假村、青神竹艺文旅融合示范等农旅融合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49亿元,其中2023年计划投资12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3.2亿元。青神竹里院子精品民宿、丹棱幸福古村民俗风情体验中心新竣投运,弥补我市无高端精品民宿短板,获评“四川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称号,对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2000万元,成为全省乡村微度假示范典型。
关键词:新未来
“农文旅”乘势远航
秀美瑰丽的山川美景、各美其美的和美乡村、醇厚浓郁的民俗文化、各具特色的新场景……为眉山这片热土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一条具有眉山特色的“融合之路”逐渐清晰、独具魅力。
良好开局源于系统运筹,源于上下同欲,更源于善作善成。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眉山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要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积极培育乡村休闲、康养、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围绕打造都市圈消费副中心,主动融入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冰雪运动等特色消费资源,依托东坡文化打造都市圈文化核心IP。
贯通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链升级,规划是第一步。眉山市已印发了《眉山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谋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专章,着力形成“20个重点旅游镇+36个重点旅游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格局。各区县也积极开展“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镇级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编制。全市共21个乡镇级片区,其中7个片区编制乡镇级片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11个片区编制了乡镇级片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专章。
今年以来,眉山市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高品质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一些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休闲采摘、精品民宿、农事体验、观光度假等,不断构建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接下来眉山还将在各个区县轮番开展‘寻美乡村·乐游眉山’乡村旅游季系列活动,计划开展‘好耍在眉山’特色乡村旅游体验活动40场。”眉山市文广旅局局长王枫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展现眉山四季美景和乡村旅游特色,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带动眉山全市文旅消费复苏,提振全市乡村旅游市场。
(部分图片由眉山市文广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