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产业 | 小镜头里正青村:乡村网红加码乡村振兴

2023-04-21 18:07 来源: 文旅中国

李子柒停更后,一段时间以来,张同学、“二舅”等一批乡村网红轮番登场,三农自媒体的火爆让一批新农人奔上网络时代的浪尖,也推动了数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别样路径。这其中,来自福建武夷山的乡愁沈丹,因持续走红热度居高不上,并以个体流量多样化带动乡村集体致富,而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种独特现象。

在南平与茶农们采茶

在网络平台,沈枝丹改名沈丹,以“乡愁”为账号名,备注“乡村守护人”,奠定了乡愁数字文化作品的主题基调。从2018年发布第一条短视频以来,“乡愁”在抖音、快手、视频号、YouTube等海内外13个平台,共创作、发布、传播了300多条短视频,总播放量超100亿次,吸引粉丝2700多万。

打开“乡愁”的视频,沉浸式的乡村生活、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作品题材多以记录闽赣交界处的武夷山小山村坑口村和闽北山村生活为视角。在这些短视频中,点赞、评论量最高的作品,多是表达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生产生活的。点赞量近300万次的几条视频,多为山间挖春笋、山野蘑菇绽放、采摘制作特色南瓜食品、金黄稻田里捕稻花鱼、制作梅干菜花等内容。

在武夷山和村民一起挖地瓜

“家乡才是最朴实的浪漫,一头年猪一缕炊烟,满载着新的憧憬与祝福”今年春节期间,乡愁发出的这条视频点赞量252.6万,18.8万条评论。这个场景与上个月刚发布的三八节乡村快乐文化生活相似,镜头里流露的温暖乡愁直击人心.

“乡愁把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坚韧与乡村传统集于一身。”视频后,网友的这条评论的回复达到10万条左右。网友们普遍评价,从乡愁视频中从沈丹身上,看到了新农人和新时代的乡村美好生活。

“中华民族最渊远绵长的根脉在乡村里”从某种知名度来看,乡愁视频正是对著名学者冯骥才观点的精准注解,把深藏在乡村里的“中华民族最渊远绵长的根脉”小镜头重新拉回当代生活的焦点中、拉到时代的潮头。

谈及走红秘诀,沈丹有着清醒的认知:“没有刻意的方式和套路,用真诚和真心,把最真实的农村展示给观众。让那些藏在心中的乡愁,被看见被消解。”沈丹说,人们对乡愁的感知常与家乡技艺和美食息息相关,“乡愁”视频会根据不同时令,展示不同的农作物和乡村美食,唤起人们对乡愁的共鸣。

“乡愁”视频走红后,武夷岩茶、岚谷熏鹅、农家石磨豆腐等制作技艺关注度节节攀升,当地特色农产品也迅速成为流量担当。沈丹发动乡亲们一起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

每年11月至12月,在南平松溪乡村,百年蔗红糖制作都是一派热闹景象,但销路问题也成为老乡们的另一种乡“愁”。从2021年起,“乡愁”视频每年赴当地精心拍摄制作百年蔗红糖的视频,经过几年持续宣传,百年蔗品牌成功打响并成为网红产品,吸引更多企业投资,从一个小合作社,发展成为一个投资数千万的现代化工厂。

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技艺,沈丹还拜福建省级非遗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梁骏德为师,学习武夷红茶传统制作技艺。到武夷岩茶第一镇星村镇,跟随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峰学习制作岩茶,了解历史悠久的武夷茶文化及市场,创建茶叶审评室,助力武夷茶销售。

在南平浦城和村民一起采摘桂花

从松溪百年蔗红糖到浦城桂花红茶、武夷红茶、武夷岩茶,从松溪百年蔗旅游推广大使到四川雅安雅茶推介大使,乃至远赴宁夏农村记录宁夏枸杞特有的生长环境和当地的乡土风情,用流量帮助当地人迅速提升直播带货水平,“乡愁”视频正是通过讲述这些农产品和原产地的故事,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进大众生活,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流量和内容真正的价值并不只在带货,而是通过视频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农产品的原产地和产品优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让农产品变得更生动,更长远地推动影响完善产业链。”沈丹说。

乡愁的乡村振兴路,刻下了数字文化驱动乡村振兴的鲜明而独特的时代烙印。

2021年,沈丹参与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乡村网红”培育计划,从草根网红直到权威舞台,得到和官方认可和社会好评,提升了乡愁影响力,也让沈丹对乡村文化有了更深理解,更加注重传统文化输出,对自身价值未来更加坚定了信念。

在“乡愁”的发起推动下,去年当地村民参与成立了武夷山筑梦乡愁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也成为“乡愁”助力乡村振兴的1.0版本。在积累合作社运营经验后,2022年4月,“乡愁”商业模式有了2.0升级版,丹心可鉴(武夷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品牌和商业化运营,培育了“丹心可鉴”和“乡愁沈丹”两个自有品牌,打开市场影响力,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如今,“乡愁”的乡村振兴模式正在开启3.0版本,乡愁商学院正在推动筹建,并将以此为平台整合资源,推动更多农产品产区区域联动,孵化培育更多乡村网红,让更多特色农产品、乡村文旅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激发乡村澎湃的青春活力。

在四川雅安蒙顶山与当地村民一起采茶

(采访对象供图)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