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可泛舟酉水中,看十里画廊美如诗篇;或能漫步二酉山,品千年文化弦歌不辍……在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北端的千年古城沅陵正随着“中华书山”这一IP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9月22日,由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怀化市文旅广体局、中共沅陵县委、沅陵县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央视网、湖南总站联合承办,央视娱乐传媒承制的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将在沅陵县正式拉开帷幕。以此为契机,沅陵这座被忽视了两千年的小城也正式向全国乃至世界推出“中华书山”这一全新文化IP,以品牌打造增加知名度,持续擦亮地方文旅名片。
置身“中华书山”,探寻文韵沅陵
数千年历史在沅陵留下深刻印记,酝酿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细捋中华文化传承之脉络,沅陵二酉山举足轻重,不仅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出地,更是保存中华文化火种的文化圣山。
开蒙以求教化、勤学以扶天下,朝圣以知乾坤。开山大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典的三个篇章,便分别对应了二酉山的三重境界进行打造:童年开蒙,启迪智慧;青年求学,笃行向上;中老年心境平和,祈求幸福和安宁。顺着这个脉络,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将带领观众从山脚一步步“爬”到山顶,一同踏寻中华文脉的脊骨,追溯华夏文明的起点。
据悉,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的首个表演,便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朗诵艺术家、表演艺术家共同朗诵诗人杨晓华专门为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原创的抒情长诗《我是二酉山》。节目通过以第一人称的拟人化表达,向世人介绍二酉山,发出“中华书山”与世界的第一声对话。而在“勤学笃行”篇,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梁晓声也将带来诵读“开山纪文”,分享“人当拥有阅读这一精神第二故乡”的观点。
曾令无数观众泪目动容的“伏生藏书”的故事,也将在此次大典上再次上演,并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表演艺术家张凯丽以视频形式进行导赏。主创团队透露,短篇戏剧《中华书山》以伏生藏书二酉山的传说为创作蓝本,邀请表演艺术家倪大红再演伏生,通过戏剧化、艺术化的创编和演绎,讲述中年伏生从凡人成为圣贤的心路历程,也回答二酉山何以成为“中华书山”的问题。
此外,在舞台设计方面,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也依据沅陵山水特色,特别根据景区实景定制,力求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切身感受悠悠酉水流淌过的人文情怀。主创团队介绍,“山门耸立江水和山峦之间,是二酉山的地标性符号,舞台设计依山就势,也成为天然的舞台台口。
置身“中华书山”,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不仅“文气”浓郁,也更具历史感与仪式感。“此次大典能够以‘中华书山’为主题意义非同一般”,主创团队表示,“以文化为轴,让文人相聚,此次大典不仅向文化致敬、向书籍致敬,更向那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先人们致敬。”
创新艺术表演形式,赓续历史文脉
历史的烟尘轻轻拂过,沅陵独有的千年文韵也在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愈发醇厚。沈从文将沅陵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是心中“美得令人心痛”的胜地;林则徐视其为“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的福地;心学家王阳明在龙兴讲寺讲授“致良知”揭开了沅陵历史文化的新篇章,龙兴讲寺的一砖一瓦,更记载着古老神秘的灿烂文明。
围绕“何以中华书山 如何赓续文脉”,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将通过朗诵、民谣、传统八音演奏、开山祭文、戏剧、舞蹈、主题曲等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回答何以中华书山,传承文化,赓续文脉。其中,由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以视频形式导赏、民族乐团的青年艺术家们演奏的民乐《颂·黄钟大吕》创新舞台呈现和演奏形式,以中国古代乐律体系——十二律吕作为主线,以“黄钟大吕”背后积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轴,用“八音”的魅力唤醒传统的“律吕”,致敬千年辉煌历史。
“所以大家看到的是仿若千年以前的一次历史之约,将古乐、民风与名山名水交相辉映,让古老编钟奏响时代的新声,我们希望融入更多传承中华文脉的意蕴在其中。”主创团队说。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创团队介绍,为了给观众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主创们认真研究了包括“伏生藏书”在内的众多文化故事,充分挖掘沅陵历史、文化内涵及“怀景怀乡怀味”的沅陵呈现,“我们希望皆由这一国家媒体平台,与文学对话、与文人共创,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古老文明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文化生命力”。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断在“央地合作”上谋划创新,带动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凸显“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2023中华书山开山大典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一场集“仪式+文化+艺术”为一体的视听盛宴,不仅带领观众沉浸式走进一个立体感十足的文旅世界,感受沅陵的“大山大水大文化”,更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为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全新动力。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