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舆情关注:陈奕迅演唱会60余人被强制退票引关注

2023-12-28 18:36 来源: 文旅中国

近日,有网友投诉称,购买陈奕迅广州站演唱会12月30日和31日两天的门票后,31日门票却被强制退票,目前已有 60 余位消费者遭遇类似情况并开始维权,引发舆论关注。对此,票务平台客服解释称“六场演出只能看一场”,陈奕迅广州站演唱会采用实名制观演,实行一证一票制,同一身份证信息购买同一演出场次,其他场次无法正常出票。购买多天演出票,只能退票或者更换观演人。对于平台方的解释,网友并不买账,认为同场次演唱会“一证一票”可以理解,但票务须知中并未说明六场演唱会只能买一场,且粉丝“全勤”追明星演出非常常见,为何不能每场都来观演?部分消费者甚至猜测主办方可能出现门票超售,导致部分座位不能出票,或有部分座位被卖给了“黄牛”。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2月24日5时至12月28日13时为周期,以“陈奕迅演唱会 强制退票”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2月26日16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公开信息显示,陈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回演唱会广州站将于2023年12月29日-31日至2024年1月5-7日举办,共计演出6场。12月25日,@界面新闻报道,多位歌迷在微博发文,表示在临近演出前收到了来自票务平台的退票短信,内容显示退票原因是“涉及同一观演人在多个购票平台重复购买同场次门票”,“根据购票规则须对此重复购票订单做退票处理”,因此订单自动作废。其中不少歌迷均表示,自己购买的多张票属于不同日期场次,并没有购买同一天票的情况。“陈奕迅演唱会 强制退票”相关话题热度攀升,当日舆情实时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播量为325条。

12月26日,@扬子晚报报道,购票平台给予的解释是“六场演出只能看一场”,但歌迷并不买账。目前,已经有六十余位消费者遭遇此类情况,并开始维权。据悉,还有歌迷爆料,自己购买的票在寄送途中丢失,向平台和主办方反映后被告知“必须一票一证入场,缺一不可”,在票遗失的情况下也“无法通过人工通道用身份证和订单信息入场”,主办方则“未给予任何回复”。事件被@光明网、@扬子晚报、@界面新闻、@华商网等媒体转发报道。“购买陈奕迅演唱会多场门票被强制退票”话题引发关注。

截至12月28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4982条,微博3405条,客户端700条,网站127条,视频205条,微信140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微信和客户端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68.35%和14.05%。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购买陈奕迅演唱会多场门票被强制退票”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认为平台票务规则不明支持消费者维权,占比34.7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若你喜欢怪人_Eason:平台怎么回事,都实名制了,人家买的也不是同场次的票,说退就退?平台自己的客服都解释不清楚,典型的票务规则不明,支持消费者维权,还消费者一个公道!

@脑袋不睡:粉丝全勤追演唱会很常见好吧,到你这还不能多次观看一场演唱会了?哪里来的规则,之前黄牛嚣张成那样都没人管,现在严到消费者头上了?好不容易抢到票,一声不吭就回流,明抢么?支持维权。

二是,认为平台回应敷衍不能服众,占比31.2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啊啊啊阿晴:平台客服回应了个寂寞,为什么不能买、退票之后消费者损失谁来赔以及门票回流渠道透不透明等问题都有待回答,平台不能以这种敷衍的态度对待消费者,应该公开说明白。

@得FUN王:我是受害者之一,平台客服的回答压根不能服众,可见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这强制退票是怎么回事,希望平台能够公开坦诚给一个回应,让消费者退票得明明白白。

三是,质疑退票回流渠道不透明,占比23.8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猴头菇:说实话,临近演唱会了才开始强制退票真的会让人怀疑。而且看平台信息,退的票也没有二开,那多余的票去哪里了?是不是平台与黄牛联手套票?

@番茄肉酱面:怕不是主办方和黄牛合作,回流票二次高价卖出吧。之前不是有曝光,歌迷买了3张票,发货到了1张,说快递弄丢了2张,离大谱。

四是,认为强制退票机制是为防止黄牛倒票应理性看待,占比10.3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笑忘书:说实话,这种6场连看还都能抢到票的很像黄牛贩子啊,强制退票可能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吧,当然支持真买真看的消费者维权,但也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四眼:平台强制退票机制其实并非全是坏处,你就想同一个人为啥要买多张票啊?要是都这样的话,其他人还怎么看,我觉着挺合理的,把多出的票二次回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观看,挺好。

三、舆情关注

近日,陈奕迅广州演唱会即将开演,但不少歌迷却在社交平台上控诉,购买的2场不同演唱会门票,日期靠后的一张被无故强制退票。票务平台只是回应称由于采用实名制,同一身份证信息购买同一演出场次,“6场演出只能看1场”,并未对被退票歌迷进行赔偿。事件曝光后,引发网络热议。很多网友表示,平台出票规则混乱,支持消费者维权;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平台回流票去向不明,质疑其与黄牛联合“套票”。

随着线下演出的火爆,演唱会被强制退票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早在今年6月份,就有多位网友曝光自己通过购票平台“纷玩岛”正常购买的五月天门票被平台以非正常途径购买为由强制退票。如今,陈奕迅演唱会再次出现观众被票务平台强制退票的风波,引发了人们对票务平台强制退票规则的讨论与思考。

2023年9月,为整治演唱会“黄牛票”频出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业乱象,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推出演唱会实名、“一证一票”、购票与入场信息一致等举措,加强对演出票务平台的管理。相关举措的出台,重挫了猖獗的“黄牛票”行为,有力遏制了行业乱象,对演艺市场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应该说,在严规之下,票务平台依法依规强化票务管理,是作为平台的应有之举。但此次退票事件反映出部分票务平台在票务管理上还有待商榷之处:一是,票务规则要清晰透明。梳理此次强制退票事件始末,发现票务平台与消费者对于“同场次演唱会”的界定存在偏差是引发分歧的重要原因。票务平台基于“同一身份证信息购买同一演出场次”的说法,对购买了两场演唱会门票的观众进行强制退票,显然消费者对票务平台所称的退票原因并不认可,以致产生不满情绪。对此,平台应对票务规则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提示。二是,平台可以在购票环节设置适当提醒和规范。退一步讲,既然平台方认为消费者不能购买同一歌手演唱会的不同场次门票,那也应该在购票环节对此进行特别提醒,并从购票设置上让消费者只能选择一场进行购买,而不是非要等到购票结束后“强制退票”。三是,做好社会舆情回应。事件发生后,对于不少质疑和追问,平台并未进行有效回应。对于消费者提出合理质疑与维权申请,平台以“政策为一个身份证只能购买一场票”的说法敷衍回应;面对媒体问询,也仅以“不同演出的具体规定不同”含糊了事;对于大众关切的“退票回流渠道”问题也未作出回答。有关平台的此种态度和应对方式,不但难以服众,更会激化矛盾,引发大众更多质疑。

要避免“强制退票”事件再次出现,平台就要谨慎处理退票流程,事前写明相关规则,事中做好购票环节的提醒,事后更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维护消费者合理权益。相关部门要及时关注,必要时候积极介入,还消费者一个公道,引导演唱会市场正向蓬勃发展。消费者也要谨记通过正规、合法途径购票,权益被侵犯时也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权,做演唱会市场的监督者。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