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看见文物 | 这件器物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

2021-12-03 16:29 来源: 文旅中国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是西汉香熏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刘胜墓),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高26厘米,足径为9.7厘米,重3.4千克。该炉属铜质,炉身呈青铜器中的豆形,通体满布错金纹饰。炉体饰纹饰自然流畅,金丝粗细得当,细的犹如毫发。由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组成,系分别铸造,用铁钉把炉座、炉盘铆合在一起。炉盘与炉盖作子母口,随意开合,便于放取香薰料。

其中,炉座圈足用细金丝错出卷云纹,座把透雕三条腾出波涛的蛟龙,蛟龙头部托住炉盘。炉盘上部和炉盖则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群山叠嶂,象征着海上的仙山、传说中的仙境——“博山”(故称“博山炉”;也有学者认为此处的博山纹饰并非象征仙山,而是以“尺木”为主源);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活泼机灵的小猴蹲坐在山峦高处或骑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们有的身背弓弩巡猎山间,有的或追逐逃窜的野猪,气氛紧张,几棵小树点缀其间,刻画出秀丽的自然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细部又使用错金勾勒渲染,云气纹线条圆转,与起伏的山峦相融合,富于灵动之气,使景物更显生意盎然。

炉盖因山势镂孔,香料点燃后,香烟从镂孔处袅袅而出,缭绕在山峦景物间,会产生山景迷蒙,群兽灵动的奇异效果。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器造型壮观,宛如多峰之山,人兽的隐现更增加其神秘感。动静、繁简的对比处理,有很高水平;其炉体用刚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装饰着山峦,产生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同时,该炉制造工艺精湛,反映出西汉时期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此外,以该炉为代表的博山炉对研究西汉时期的香料使用、文化观念等,均有参考价值。

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