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秀丽的漓江山水在诗人的笔下美如仙境。如今的漓江,仍然可见白鹭嬉戏,鱼翔浅底,江水澄澈如昔,青山秀美依旧。
漓江流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维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功能。同时,漓江也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旅游名片。每年大量游客从世界各地而来,就为一览漓江的一湾碧水、如诗画卷。
“保护好桂林山水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这就是你们的‘国之大者’。”“要当好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广西及桂林市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漓江生态环境,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
“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漓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桂林山水”,这一理念在桂林上下已形成共识。为打赢漓江生态保卫战,桂林市强力推进漓江山水“治乱、治水、治山、治本”,先后启动桂林漓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等六大工程,关停漓江两岸全部采石场,捣毁河道内全部非法采砂窝点,拆除漓江沿岸各类违建8万余平方米,关停漓江沿岸养殖场1120余家……
如今,漓江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游客更多了,漓江沿岸的原住民吃上了“旅游饭”。阳朔县兴坪镇渔村村民张金铭说:“经过整治,村里环境大变样。我们民宿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广西有着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在八桂大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理念深植每个人心中,以生态理念发展旅游经济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的涠洲岛,海洋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比翼双飞。近几年,广西投入1.226亿元对涠洲岛开展海岛生态修复,不断修复和提升沿岸植被和近海珊瑚礁生态系统;出台实施了《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推进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治理。以打造国内首个零废弃海岛为目标,当地利用新工艺对海岛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率达97%以上。如今的涠洲岛,玻璃般的海水令人向往,鲸群环绕、候鸟成群,岛上观光休闲、民宿餐饮、海洋运动等旅游业态兴起,绘就了海岛旅游的新画卷。
走进龙胜梯田景区,看到的是村民主动维护农业生态的图景。“水稻就是风景线,梯田就是金饭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党支部原书记潘保玉说,大寨村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始终坚持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严格遵守稻田耕种、收割等生产时令,加强对梯田的保护,确保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各村寨也通过村规民约、成立梯田维护队等方式,保护梯田生态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层层叠叠的高山梯田成为闪亮的“金饭碗”,当地村民变成了“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底线成为贯穿广西旅游发展的基本准则。广西坚持将文化旅游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规划,与土地利用和林地、耕地保护及生态红线充分对接。通过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打造了一批生态景区、生态村落、生态公园、生态城市等。
截至2022年底,广西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数量分别达到3家和95家(其中2022年新增4家)。各示范区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培育形成了生态旅游的绿色增长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三地两带一中心’为重点,分片区有重点地打造生态旅游集群,构建环首府、桂中、桂东南三大生态旅游圈,建设南宁、柳州、桂林等一批公园城市,推动创建国家公园,培育生态旅游示范区、森林康养基地等产业融合品牌,将整个广西打造成生态旅游大公园。”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