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丹东东港首届海岛文化旅游节”文艺晚会现场
9月1日至3日,“鸟语花香游东港”2023丹东东港首届海岛文化旅游节——孤山镇大鹿岛第一届文化旅游节举办。本届海岛文化旅游节以“赴山海之约 品文化盛宴”为主题,吸引了众多游客。
大鹿岛村隶属于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第一大岛,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近年来,大鹿岛村不断加快海岛文化建设,通过自身优势,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文旅融合之路。
天萃物华 地聚灵象
“开海啦……”伴随数十名渔民渔嫂的齐声呐喊,大鹿岛村东月亮湾前滩鞭炮齐鸣,百艘渔船竞相扬帆起航出海。9月1日上午,“大鹿岛第一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结束后,开海祈福仪式登场,宣告为期4个月的黄海伏季休渔结束,大鹿岛村渔民迎来新一年的采捕丰收季,开启“金秋第一网”,渔民开始劳作,期待丰收。
村民代表诵读开海颂文后,大鹿岛村党委书记张宗义号令开海。渔民将第一杯酒敬给邓世昌等甲午海战牺牲的官兵,展现大鹿岛人铭记历史、不忘英烈的情怀。在邓世昌雕像、邓世昌陵园等地,村党委安排导游为游客讲述爱国历史故事,并举行“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主题教育活动。
大鹿岛村青山碧透、海水湛蓝,具有典型的北国海岛风光,在海洋的调温作用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新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大鹿岛村以其寸海寸金的经济价值、相对完整的生态价值、独具特色的景观价值,被誉为“黄海明珠”。
大鹿岛村“天萃物华,地聚灵象;史海钩沉,积淀厚重”。景区内“英式灯塔”“丹麦教堂遗址”“嘎巴枣古树”勾勒出海岛风韵。“宝龙湾休闲渔业”撒网垂钓、滩头拾贝,让游客尽情体验渔家风趣。在“金龟园”“月亮湾”“东口观景台”夜半听涛、晨观日出,令人流连忘返。
渔家文化 乡土记忆
大鹿岛村秀丽的自然景观、质朴的风土人情与悠久的历史文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渔家文化。
“昨日开海,千帆出航;今夜渔归,鱼虾满仓。今夜,众乡亲父老齐聚海边,精心制作海灯敬献海洋……”9月2日晚,大鹿岛村全体村民齐聚海边,共同举行放海灯祈福活动,48盏海灯被放入大海,寓意“四平八稳,渔业丰收”。
张宗义告诉记者,正月初一秧歌拜年、正月十三放海灯、耍灯碗、祭海神等民俗活动深入人心,大鹿岛村祈海民俗文化活动已经延续近400年,形成了深植于海岛居民内心的民俗文化传统,2020年5月13日,丹东市将东港祭海祈福习俗列入丹东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了传统文化,大鹿岛村还在人文环境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新冠疫情期间外,大鹿岛村每年举办一次“村晚”,节目全部由岛上居民自编、自导、自演,内容结合岛上民风、民俗和民情,展示新时代新村民的生产生活。另外,大鹿岛村还不定期举行以沙画、沙书、沙雕艺术为主题的海洋文化节,多角度持续不断加强文旅融合力度。
以养带游 以游促养
9月2日至3日,孤山镇党委政府在大鹿岛村甲午陵园开展“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近年来,大鹿岛村深挖甲午海战红色历史文化,岛内建有甲午陵园、邓世昌雕像等设施,两处纪念地占地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历年清明节、国防教育日、海战纪念日等都会组织党员、在校师生、驻军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到甲午陵园凭吊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该村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用于甲午陵园、邓世昌雕像等的修缮与维护,“甲午海战博物馆”项目已被列入镇政府规划设计。
张宗义表示,大鹿岛村充分依托海岛特色、甲午历史、地域人文等优势资源,构筑出一条以养带游、以游促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渔业产业链,直接或间接为本村村民提供1000多个从业岗位,村民不出村即可实现就业。据粗略统计,大鹿岛村2022年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8.2亿元,全村人均收入3.1万元。
(贾晓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