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济宁老城的环西北里文创街区购买文创产品
后八里沟村
济宁市第七中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研学活动
山东济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运河文化的集聚兴盛地,历史悠久、资源富集,在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济宁聚焦一个目标、走好三条路径、突破十大重点,全力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建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期间通过深度挖掘儒家文化,开发特色文创,打造氛围式互动演艺等举措,将目标瞄准乡村特色产业,在乡村文化旅游领域做了系列有益的探索。
开发特色文创,打造文化游热门“打卡地”
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景区自2018年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以其独特的气质,吸引着海内外的宾朋。人们在这里汇聚,共赴千年文化之约,开启儒家文化寻根之旅。这里逐渐成为体验“明礼生活”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的文创产品都有美好的寓意,古风新解别具一格,希望通过文创产品将旅游乐趣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来自青岛的游客王海洋告诉记者,刚听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尼山圣境文创产品使文物跨越千年时空,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融入人们细碎生活中。自己很喜欢这款“仁义礼智信”的“五德杯”,五个杯子,五种颜色,对应五德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很适合作为伴手礼送朋友。
尼山圣境注重文化元素的深度发掘,近年来,打造带有儒家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多层次的旅游购物需求,对历史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现代表达,为传统文化插上“翅膀”,飞入千家万户。
位于曲阜的孔子博物馆是为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博物馆。博物馆距离孔庙4公里,依托声、光、影等新技术和多媒体方式,展示孔子生平、思想以及孔氏后裔生活。馆内各类展陈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70万件,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是“三孔”文化遗产的延伸。
在济宁市第七中学,学校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研学活动活动,从文化建设的理念、制度、课程、环境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把中华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德行素养和社会民俗贯穿到课堂和日常教学中,让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地、落细、落实。
近年来,济宁立足老城实际,围绕文旅融合、文化“两创”,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新需求、新理念、新技术融合,探寻城市经济发展新路子。位于济宁老城的环西北里文创街区近期对外开放,街区由老旧院落设计改造,12套独立庭院、两条贯通小径,成为集餐饮、娱乐、互动、文创于一体的聚集地。街区既盘活了老旧城区资源,又促进了创业就业,成为当地人气文创旅游“打卡地”。
文化与科技融合,氛围式互动演艺彰显深度文化体验
一步一景,一景一悟。走进尼山圣境,踏过泮水桥,入泮启智,立志高远;迈过金声玉振广场,礼拜先师,心怀感恩;登阶大学堂,明大学之道,感悟谆谆教诲;更有鼓瑟吹笙、手读《论语》,近距离感受千年文化传承……在这里传统文化与游客呈现出水乳交融的状态,让每位游客都流连忘返。
夜晚的尼山独具魅力,数百架无人机以星空为幕,演绎出凤舞尼山、山河、编钟、周游列国、论语书卷等诸多震撼画面,用现代科技展开宏大史诗画卷,顷刻间点亮尼山之夜,成为点亮曲阜夜间经济最闪亮的一颗星。
“五一”假期期间,尼山圣境推出的“超级烟火秀”,为游客打造了视听冲击力十足的感官享受。“在这里我们感受到儒家文化浓郁的氛围,旅游有文化味儿就是不一样。游玩一天下来,还有很多项目没有体验,今晚准备留宿尼山,明天继续游玩。”来自河南的游客邢先生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氛围里,感觉“孔子”离自己更近了,特别是尼山圣境夜游活动,堪称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的完美典范。
从走马观花式的一日游到如今的深度文化体验,持续精彩的视听盛宴让游客惊叹连连。近年来,尼山圣境以“夜游尼山”品牌为导引,通过文化遗产活化、现代文化创意等手段,紧扣文化主题,推出多项演出节目,打造氛围式互动演艺,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儒家画卷缓缓打开。
作为一项富有时代使命的创造性历史文化工程,尼山圣境从优秀传统活化、中国文化交流、社会教育创新、研学旅游拓展、文化复兴创意五个维度推进文化工程建设,致力建成面向全世界开放的无围墙的“孔子世界大学”,展现孔子及儒家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和社会理想,成为全球最有孔子文化魅力、最有明礼体验价值、最有书院游学特色的文化体验基地。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探索乡村文化旅游新亮点
在鲁西南大地上,有一个叫后八里沟的村庄,以“孝善”文化为着力点,通过“共建、共享、共富”的治理模式,让村集体从负责20万元,到拥有集体资产60多亿元。带领乡亲们从“一穷二白”,到月月有收入,年年有分红,人均年收入6万元,彻底告别贫困,过上富裕生活而闻名。后八里沟村(下称“后八村”)地处孔孟故里、邹鲁圣贤乡——邹城市,村庄面积3平方公里,村民们皆因自己是“后八人”而自豪。
走进后八村,往往会打破人们对“村”的固有认知,那里高楼林立,马路上车水马龙,商超中人流如织,夜市上可尽享浓浓的烟火气息,公园、广场处处绿荫环绕,既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功能体系,又透着田园的清甜之风,好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鲁源新村距离山东济宁曲阜市区约25公里,紧邻尼山孔庙和“新三孔”之一的尼山圣境景区。尼山孔庙东南角有一座观川亭,相传是孔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处。据当地村志记载,鲁源为千年古村,旧时称昌平乡,春秋时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此任鲁国昌平陬邑大夫。2019年,鲁源新村经统一规划,2800多位村民搬进了新房。村里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成立了旅游经济合作社,开发民宿项目。目前,全村共发展特色民宿150余家,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这几年,鲁源新村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探索出集民宿、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游新亮点,村民也享受到了文化带来的幸福感。去年,鲁源新村被纳入山东济宁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这座尼山脚下的小村庄,受到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并且融入了现代旅游方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