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文化建设情况。据了解,内蒙古从多角度入手持续加快建设文化强区、讲好北疆故事、建设美丽家园,推进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的北疆文化建设。
理论研究方面,内蒙古积极组织申报以“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国前我国蒙古文红色进步报刊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红色主题胡仁乌力格尔研究》等4个课题获国家立项。自治区评选确定《内蒙古红色故事的价值挖掘和利用研究》《内蒙古红色文化在高校使命教育中的创新性转化研究》等红色文化研究课题。今后,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选题指南中将专门设置有关红色文化的指南条目。
图书出版方面,策划出版《红色馆藏——内蒙古馆藏革命文物》系列丛书。配合第二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策划出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革命斗争史图志》等系列丛书。针对不同群体,以口袋书、绘本、连环画等形式,分众化出版《内蒙古红色经典文学丛书·长篇小说卷》《满洲里的秘密交通线》等普及读物。聚焦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出版一批重大主题出版物。
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方面,文学作品推出《鄂尔多斯1943》(上下册)、《阿拉善风云》《阿思根将军》等文学翻译作品。其中,《鄂尔多斯1943》(上下册)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翻译奖、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翻译奖。戏剧作品,舞剧《骑兵》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东路二人台《战地黄花》、音乐剧《人民楷模都贵玛》入选第二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剧目。电视艺术作品,译制片《觉醒年代》获得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纪录片《内蒙古骑兵》获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片警宝音》《守望相思树》荣获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奖,《黄大年》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海的尽头是草原》获得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奖,《兴安岭上》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提名奖,《坐着火车上北京》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和最佳音乐两项提名奖,《生生不息》《阿敏》《神奇的蒙古马》《仙女湖》获第十五届“夏衍杯”优秀剧本奖。同时还组织红色电影展映活动。
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认定喀喇沁旗马鞍山6.26万平方米红色教育基地、原创舞台剧《军工情》、乌拉特中旗川井国防教育基地等3个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给予土地价格、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等政策支持。成功申报“内蒙古自治政府纪念地”为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数字化”赋能红色革命资源,搭建内蒙古红色革命纪念场馆线上展厅,积极整合各优秀红色革命场馆VR资源,推出红色革命纪念场馆线上参观系列活动。
展览展示方面,先后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亮丽内蒙古、奋进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展、“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展览、“中华颂—我们心中的模样”主题展、“强国复兴有我”国防教育书法美术作品展,参观展览团体超过1.1万个、参观人数超过90万人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全区共有8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8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内蒙古红色文化资源的集中体现,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文中图片由王慧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