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成为近段时间广受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针对下一步如何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力,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有“五心”,就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出行更安心、购物更放心、娱乐更开心、观演更润心、服务更暖心。本版结合陕西、山西、湖南三地以“五心”待百姓、促文旅消费的具体做法和典型案例,探讨如何从完善市场环境入手,改善民生促消费,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陕西:安心游、惠民游,勾画文旅消费“心”图景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实习生 庞佩羽
近期,陕西文旅惠民平台推出“惠文化 惠旅游 惠生活”惠民演出季,所有纳入演出季的项目门票最低四折,让广大观众以实惠价格看演出,让剧院成为夏日消暑好去处。
▲ 白鹿原影视城《二虎守长安》演出 秦 毅 摄
作为广大游客喜欢、信赖的旅游大省,陕西文旅系统以朴实的惠民政策、殷实的文旅资源、踏实的服务保障,为海内外游客打造了一幅舒心、安心、放心、暖心的消费图景。
不久前,作为陕西响当当的文旅惠民品牌,“三秦四季 夏风陕靓”2023第六届陕西旅游消费节拉开帷幕,各类优惠和补贴活动“齐上线”。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银联陕西分公司、各商业银行联动,实施金融支持文旅消费、助企惠民的优惠措施。此外,更有演出、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文旅消费专项补贴内容,让游客舒心享受一场场文旅盛事。
陕西华清宫、西安城墙、白鹿原影视城、终南山南五台、太白山、柞水溶洞等多个景区推出了高考生限时免费、门票优惠等活动。泾阳茯茶镇的茯茶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学子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起穿越千年时光,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回顾泾阳茯茶的兴衰沉浮,感受泾阳茯茶的醇厚滋味、独特魅力。”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长安的盛世场景让人心驰神往,亲身来到这里后,感觉西安既繁华又有文化韵味。”来自江西的游客田女士说。
在暑期《长安三万里》票房飙升之际,西安市曲江新区与飞猪旅行、《长安三万里》电影出品方合作推出多种同款文旅产品,博物馆、城墙、兴庆宫……游客徜徉在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当中,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
▲ 熙熙攘攘的西安大唐不夜城 秦毅 摄
文物、古迹、民俗、村落……历史人文是三秦大地的厚重底色。位于榆林市的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足于自身特色,形成考古研学、遗址穿越研学、艺术研学三大主题研学课程。参加研学的学生可以在遗址探秘、模拟考古、传统手工艺体验等活动中学习、了解历史文化。“通过游学,让我对陕北的地理和气候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说。目睹沧桑遗迹,聆听历史回响,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匈奴民族的历史,也充分体会到民族融合为这座古城带来的特殊文化内涵。
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作为东道主,陕西正在持续发力,为游客打造宾至如归的体验。特别是随着暑期客流量的持续增大,陕西省采取一系列措施防范风险、强化安保,加强市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确保暑期文旅活动安全有序开展,陕西省文旅系统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旅游安全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加大网上巡查、体检式暗访等执法力度,增强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提升旅游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及时发布不合理低价团旅游消费提醒、暑期汛期安全出行提示,持续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各景区用情用心服务游客,为暑期旅游旺季全省文旅市场平稳有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为提升游客来陕旅游体验度和满意度,7月30日至10月31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聚焦整治强迫购物问题,持续整治拒绝履行合同、擅自变更行程、擅自指定购物场所以及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突出问题,继续整治违规倒卖售卖景区门票问题。强力的整治手段打造出舒心、安心的旅游环境,不让市场乱象破坏游客旅途的好心情。
走在西安等地,整洁美观的道路让人倍感舒适,随处可见的“车让人”给人十足的便利,热情爽朗的陕西话听起来朴实亲切,城市的文明风貌让游客感到暖心。八百里秦川,数千年历史,广大文旅工作者致力于让每一位来陕游客,畅享繁盛丰裕的文化筵席,快乐出行,满载而归,在心中绘就关于陕西印象的美好图景。
山西大同:以优质服务让公众走后“念念不忘”
本报驻山西实习记者 朱 萌
华灯初上,不少游客走进大同古城品美食、逛集市、登城墙,感受古今文化在此共生共振。今年以来,随着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暨云冈文化旅游季等活动在大同开启,这座古老城市再次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人气和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对大同文旅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需求、新变化、新趋势,大同市从“五心”出发,深度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整合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旅游业注入更多活力,在古城保护修复、景区设施配套、文旅产品供给和多业态融合等方面着重发力。
供给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大同市以潮流出圈热点为切口,创新产品服务,持续发力夜经济,推出“古城也很潮”“盛世梦平城”等活动,让娱乐更开心。文化IP、潮流艺术、风物市集、音乐派对、潮玩展陈等文旅新业态全面点亮大同夜经济,让游客从观赏文化艺术活动的视角了解大同,增强大同旅游的吸引力。
出发前,游客无需费心寻找游记、做攻略,打开“畅游大同”小程序,游景区、住酒店、定行程、找服务等丰富的内容资源,为游客游览大同提供了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活动日历”中能够看到“寻邑·大同当代艺术季”等正在或者即将开展的活动,点击即可看到详细介绍,让游客迅速了解大同、爱上大同、玩转大同。
▲ 大同古城夜间演出吸引游客围观 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暨云冈文化旅游季活动方提供
在线下,玩转大同古都手绘地图、大同市博物馆“通馆文牒”、艺术季看展互动地图,涵盖各类旅游信息的漫画式实用指南,以趣味性和便捷性呈现有温度的本土生活。
今年6月召开的山西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提出,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持续推动全省文旅复苏振兴,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同聚焦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弱项,在全市范围内接连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旅游住宿服务优化提升专项行动等,着力整治规范旅游市场乱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解决旅游服务中的突出问题,让游客出行更安心、购物更放心。
走进“寻邑·大同当代艺术季”展厅,经过培训的志愿者面带微笑为游客提供细致专业的讲解服务。“一路走来,每位工作人员都笑脸相迎,让我感受到来自大同的热情。”社交平台上一位游客向网友分享旅游心得。记者了解到,2022年,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启“微笑大同·文旅先行”专项行动,全市各文旅单位、经营场所、景区景点积极响应,通过制定新规、组织培训、张贴随手拍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文旅消费者满意度。
络绎不绝的游客为大同古城增添了“烟火气”,但同时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暑假期间,大同抽调警力在古城热门景点组成“旅游警务”保障组,设置安保指挥部,专门成立旅游中队,对古城常态化派驻警力值守巡防。他们将警务工作延伸到游客身边,提供面对面、零距离服务,充当旅游服务“活地图”,妥善处理群众求助、化解矛盾纠纷,有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街区夜间人流量大,这束假花缠在这里有点不安全,底下延长的绳子还有可能绊倒游客。”在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负责人贾艳耐心地让商户拆下门外的一长串塑料假花,用其他更安全美观的装饰品代替。贾艳说,作为管理方,每一处细节都要时刻留意到,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
在众多有效措施的保障下,2023年1月至5月,大同游客满意度持续走高。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古都大同正着力塑造“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文旅品牌,打造核心景区,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旅游,提升服务品质,希望让游客来后“收获满满”、走时“恋恋不舍”、走后“念念不忘”。
这个夏天,畅游湖南很舒心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进入暑期以来,湖南文旅市场与三湘大地的气温一样迎来热潮,张家界奇秀山水游、长沙都市休闲游、韶山红色经典游等热度攀升,团队游、自驾游、乡村游显著增长,文博场馆、剧院剧场吸引了众多观众一边纳凉一边享受文化大餐。为了给广大游客、观众提供更加安心、放心、暖心的文旅服务,湖南各级文旅部门多措并举,推出丰富的暑期文化旅游消费内容和贴心服务,为暑期文旅消费市场保驾护航。
为清凉夜游提供丰富体验
因为夏日白天气温高,不少来湖南的游客选择夜间打卡,错峰出游。为满足游客的夜游需求,湖南各文旅场所纷纷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夜间文旅体验内容,让游客尽享清凉夜游体验。
每当夜幕降临,长沙橘子洲、岳麓山、黄兴路步行街、太平老街等地人山人海。美团数据显示,暑期以来,长沙成为全国暑期十大热门目的地之一,长沙五一广场成为全国夜间消费前五大火热商圈之一。
“进入暑期以来,夜游湘江热度攀升,目前我们共有4条游船投入夜间运营,从晚上7时开始,一共12趟航班,几乎每趟都是满员。”湘江水上游轮公司董事长黄树贵介绍,每逢节假日,湘江游轮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时间、增开班次,更好地满足游客夜游湘江的需求。
在花炮之都浏阳,每周六及节假日都有免费开放的烟花表演,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璀璨浪漫。不仅有美景,独特烟火气的长沙夜市也是夜游长沙的必选项之一,扬帆夜市、四方坪夜市、南门口、渔人码头,夜夜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文化旅游演艺是夜间文旅消费的重要内容。在湖南张家界,《魅力湘西》《天门狐仙》《张家界千古情》《遇见大庸》4台演艺持续火爆,“白天看山、夜晚看剧”满足了众多游客的出游需求。数据显示,6月以来,张家界4台旅游演艺大戏接待游客已超过70万人次。
为舒心旅游提供贴心服务
今年以来,为提振文旅消费,湖南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保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措施,助力文旅消费增长。与此同时,各地以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文旅志愿者参与文旅服务,让游客获得更加舒心、贴心、暖心的旅游服务。
为做好暑期客流高峰时段的游客服务工作,从7月底开始,橘子洲景区以长沙市文明旅游青年志愿服务总队为载体,组织800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景区开展志愿服务。在张家界市,从全市各医疗机构抽调的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4支旅游医生小分队长期驻守在海拔上千米的黄石寨、袁家界、天子山及十里画廊峡谷核心景区景点,为游客提供12小时医疗服务,让一般性伤病不出景区即可获得救助。与此同时,为方便游客快速就医,该市5家医疗机构分别在门、急诊导诊台开设了“游客就医服务站”。据统计,自7月以来,张家界旅游医生累计为2000多名游客提供各类健康咨询、现场救助、紧急转运等医疗服务,深受好评。
▲ 游客被野猴抓伤,旅游医生现场紧急处置。 朱铁华 摄
为安心出游织牢防护网络
暑假以来,湖南博物院一票难求,引发了黄牛倒票。8月6日,湖南博物院发布通告,宣布实施调整散客放票规则、团队预约规则、团队检票规则,封禁违规旅行社、停用虚拟手机号码的账号注册和使用、设立黄牛倒卖门票专用投诉邮箱六大举措,打击黄牛倒票行为。
为深入整治旅游市场存在的类似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推动湖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于7月底启动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该行动将持续至10月31日,重点采取加强执法检查、严格执法办案、推进执法协作等方式,集中整治湖南旅游市场存在的强迫购物、拒绝履行合同、擅自变更行程、擅自指定购物场所、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等突出问题,严格排查整治旅游交通、等级旅游景区(点)的消防、特种设备、高风险项目等安全生产隐患,织密织牢全省文旅安全防护网。
前置“五心”思维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鲁 娜
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交出一张快速稳步恢复的亮眼“答卷”。暑期以来,在国内消费市场整体处于恢复的过程中,文旅市场的复苏势头更是引人注目——群众旅游需求旺盛,热门景区、博物馆一票难求,避暑游、亲子游等需求加速释放,音乐节、演唱会成为暑期爆款制造机。新的消费场景和业态也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出游热情,不断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文旅线下场景的火爆,成为消费恢复向好的生动写照。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形成了更多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供给,推动文旅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向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其中鲜明提出,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等提振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近日陆续出台。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关于下一步如何释放文化和旅游的消费活力,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着力完善政策环境、抓好平台载体建设,打造政府、商家、居民、消费者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旅消费生态,做到近悦远来、主客共享,让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促进消费既是当前经济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也关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综合性、带动性特征明显的产业,文旅行业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巩固增强复苏势头,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在稳经济、促消费、保就业等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政府施策更有效、更惠民,老百姓消费和福利就能同步得到提升。做好下半年工作,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发挥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将“五心”思维前置,在丰富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等方面谋实招、出实策,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2023年8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7版刊发特别报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