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十二个“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5月18日,东莞市长安镇举行仪式,正式启用长度为518米的莲珠桥,并对外开放518亩的莲花半山公园,这标志着长安“绿道之城”北部的山水游玩生态绿道闭环正式形成。
五大景区、11个景点串珠成链
启动仪式上,长安镇委书记叶孔新引用、改编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四句诗歌,以概括本次活动的意义,长安镇“绿道之城”莲花山风景区的景区、主要景点所包含的自然景观和特色,行走绿道时可以做的事情以及长安建设“绿道之城”的最终目的。
叶孔新表示,长安开通莲珠桥、开放莲花半山公园,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非常令人期待。长安“绿道之城”建设依然在路上,就像“犹抱琵琶半遮面”,接下来还将不断往深度、广度、亮度延伸。
叶孔新将《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改编为“山水林田湖草花,亭台廊阁串莲湖”,阐释“绿道之城”莲花山风景区包含的自然要素和自然景观;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改编为“同是莲花幸福人,相逢不必要相识”,表明在莲花山下走绿道,有助身心健康,并认为莲花山下各大绿道吸引八方宾客,见到的不一定是相识的人;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改编为“座上笑声谁最畅,长安人民笑满盈”来回应长安打造“绿道之城”的落脚点和立足点,是为了长安人民的幸福安康。
据了解,为倡导市民共建“绿道之城”,今年4月至5月,长安镇深入开展“生态赋能 一起向未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线上征集莲花山风景区相关景点命名3000多个。特别邀请詹谷丰、胡磊等东莞文艺名家及作家协会会员游绿道,征集名称637个。经过研究评审,最终确定莲花山风景区的五大景区,即莲花山郊野公园、莲花古寺、莲花半山公园、莲花湖绿道、碧荷园,并将莲花山风景区的11个景点命名为莲珠桥、莲安亭、揽月桥、莲华轩、莲湖阁、莲韵轩、碧桃山径、桃花亭、飞鹭台、悦山台、听风廊。
其中,新启用的莲珠桥是连接莲花山、莲花湖绿道的栈桥,该桥以“莲珠”命名,寓意将莲花山、莲花湖绿道两颗“宝珠”串珠成链,并与省P2线霄边驿站入口的碧荷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有着“珠联璧合 幸福美好”的美意。同时,契合了“绿道之城”24字理念,即“拨草现珠,串珠成链,多链成环,环环相扣,扣扣相通,通山达海”,与长安镇计划将景区打造为婚纱主题公园的远景高度融合。
“绿道之城”已串联绿道62.3公里
近年来,长安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绿道之城”规划建设,依托现状山水资源,围绕“拨草现珠,串珠成链,多链成环,环环相扣,扣扣相通,通山达海”理念,全力打造集健康运动、休闲娱乐、观景休憩、文化展示、生态宜居的魅力品质之城。
长安“绿道之城”建设是继“治水”之后的又一项福泽百姓、惠及万家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按“通山达海”“山水环城”“平安彩廊”“近水亲园”四大工程建设,形成“一环六水八廊多节点”布局。按照成熟一段、整合实施一段、完善配套一段的方式,长安“绿道之城”计划分近、中、远期实施建设,镇域预计建成超150公里绿道。
长安镇通过绿道有机串联“山水林田湖海”生态要素,接通莲花山东麓滨湖景观、上角铜鼓山与厦边蛇山公园、茅洲河九大主题公园、门户节点等生态景观,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到园、800米共享山水的目标,成为对接松山湖至滨海湾绿道的重要连接段和高品质景观段,与滨海湾“一廊三绿心”构成生态大绿环。
目前,长安“绿道之城”建设阶段性成果突显,全镇已串联62.3公里绿道,其中,东部共完成16.68公里绿道,串连起南部滨海湾海洋生态公园和北部涌头涌溪古庙;北部共完成29公里绿道,将莲花山、莲花湖、山水田园连成一体;另外还完成了西部上角铜鼓山和厦边蛇山绿道以及部分社区内部绿道。
(图片由长安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