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公共 | 山东临沂:筹办旅发大会唱出“新小调”

2024-03-11 18:19 来源: 文旅中国

2024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将于今年上半年在山东省临沂市举办。作为全国知名的革命老区,临沂市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遗产。届时,临沂市委、市政府将以精巧的策划,让各界来宾实地体验老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新貌。同时,2024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也将成为一个难得窗口,让临沂市的传统与现代文化资源进一步打开视野,拥抱更高的平台,走上更大的舞台,助力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说不尽的鲜红底色

红色,是沂蒙这座现代化都市的鲜明底色。来过这里的人,记住了万千英雄事迹,看到了城市随处可见的英雄雕塑;没来过这里的人,耳闻了“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的感人故事,时隔数十年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沂蒙精神及其相关的红色遗产,是临沂1000多万群众压箱底的财富。

2023年12月,中国(临沂)红色文化美术作品邀请展在临沂市美术馆举办。活动面向全国邀请100余件作品,题材丰富、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既有描绘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角度,也有讴歌时代之美,歌颂党、歌颂人民的题材,以生动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的历史画卷。

临沂市美术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革命年代画一般凝固的记忆,诠释了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用美术作品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解读和传播。

3月8日,临沂市的沂蒙革命纪念馆,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来自青岛市的游客赵红艳老人,今天专程赶到这里。“假期游客太多,寻思我也不忙,趁着工作日来学习学习。”赵红艳说,纪念馆的每一幅照片、每一个展板,都在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了艰苦岁月,不能丢了奋斗精神。

近年来,临沂市将沂蒙精神作为沂蒙大地的魂、革命文物作为老区记忆的根,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原则,秉承立法与监管并重、保护与利用兼顾、教育与传承结合,推动革命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非遗是永恒的关键词

频频站在舞台中央,已经成为临沂非遗近年来的发展特色。从央视频道到省级主流媒体,从旅行线路到非遗工坊,独具红色文化底蕴的临沂非遗,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宠儿”,对增强现代人的文化体验感发挥重要作用。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是山东省临沂市的代表性歌曲,也是沂蒙红色老区的特有符号。

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组织团员李林、阮若珊,在临沂市费县白石屋村创作了享誉国内外的《沂蒙山小调》。2006年,《沂蒙山小调》作为传统音乐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为更好地保护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自2011年起,费县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以恢复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将白石屋村建成一个活态博物馆。目前,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沂蒙人家”“沂蒙历史”“沂蒙风俗”“沂蒙物产”“沂蒙声音”“沂蒙味道”“大众日报社印刷所旧址”“沂蒙山小调纪念馆”等为主题的多个院落群。

1月21日,临沂市沂水县大剧院当晚成为欢乐的海洋,涌动喜庆的波浪。作为山东非遗领域的重要创新举措,2024年临沂市非遗春节联欢晚会在此举办。整场节目全部由临沂市的非遗元素组合而成,既有传统舞蹈、音乐,也有传统工艺、美术,呈现出色彩斑斓、光彩照人的效果,为当地增添年味。

沂水县龙家圈街道的居民周志娟,整晚都在举手机拍照。“太漂亮了,没想到原来村里的东西,呈现在舞台这么美。”周志娟说,非遗晚会让她看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家乡充满自豪之情。

文化建设有为有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各方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临沂市没有忘记保障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过去一年来,临沂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获评国家一级馆,提档升级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8个、文化小广场1011个,新建城市书房15处、传统文化传习驿站110家。7处入选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数量最多。打造文化活动周预告模式,推出“文化导航仪”,举办乐享沂蒙、舞动沂蒙等9大板块“沂蒙四季·活力临沂”品牌活动3万余场次,2地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群众性小戏小剧全国推广,全民阅读活动走在全国前列,创建全省版权示范单位2个。

为不断提高文化活动吸引力和群众参与度,更好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23年以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围绕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着力打造“沂蒙四季·活力临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围绕“乐享沂蒙、舞动沂蒙、戏聚沂蒙、书画沂蒙、悦读沂蒙、影像沂蒙、匠造沂蒙、味道沂蒙、玩趣沂蒙”九大主题,广泛举办群众合唱展演、广场舞大赛、民间秧歌会、四季村晚、非遗传承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

近两年,临沂市明确文艺创作方向选题,注重挖掘培养人才,用演出促进创作,做到常演常新,破解当前文艺作品新作少、质量低、观众审美疲劳的问题,打造作品“顶天立地”;

同时,努力探索创新服务内容、方式方法,解决公共文化供需不匹配矛盾,推出一批可以复制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力求实现“翻天覆地”。针对城乡群众需求不同,临沂市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矩阵,加大对各类文化活动宣传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图片均由苏锐拍摄)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