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赓续经典,再创辉煌

2023-04-27 22:11 来源: 文旅中国


4月23日晚,由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及合唱团,与国家京剧院的三位演员张小清、姜美伊、张兰共同演出了交响音乐《沙家浜》。同时,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也在这场音乐会中拉开了帷幕。

选择交响音乐《沙家浜》作为音乐季的开幕曲,是对经典的致敬和回顾。回望1965年,在中央乐团的集体努力下,交响音乐《沙家浜》横空出世,一跃成为“样板戏”的标杆。在当年10月首演时,这部作品共分为十个乐章:一、序曲;二、军民鱼水情;三、敌寇入侵;四、智斗;五、报警;六、坚持;七、授计;八、斥敌;九、奔袭;十、胜利。后面对整部作品进行了整理和删减,取消了部分音乐片段以及整个第四乐章“智斗”,最后呈现的就是九个乐章的交响音乐《沙家浜》。首演为指挥家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这次复排则是在他的学生、中国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的执棒下进行,三个独唱声部交给了三位著名的京剧演员:张小清(郭建光)、姜美伊(阿庆嫂)、张兰(沙奶奶)。中国交响乐团上一次演出这部作品是在2001年1月20日、21日,演出位于中山公园音乐堂。

这部红色经典最初名为京剧清唱剧《沙家浜》,清唱剧是一种类似歌剧的大型声乐体裁,其中包括了独唱、合唱和对唱等,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音乐较为肃穆节制。在本场音乐会中,在交响乐团的黑色服装的衬托下,一片红色十分吸睛,合唱团的女演员们身着一袭红裙正对观众,与背对观众、身着红色西装的指挥李心草相得益彰。在指挥红色经典的作品时,李心草一般会褪下平日大家熟悉的白色西服,穿上映衬出赤诚心灵的红色西装。在舞台上,京剧的伴奏乐队被玻璃隔音罩隔开,通过这种方式平衡京剧乐队和交响乐队的声音。

《序曲》响起,在李心草的指挥下,交响乐团奏出雄壮的引子,这段音乐来自京剧用于军中升帐或得胜时的唢呐牌子曲,随后弦乐奏出来自京剧西皮唱腔过门的级进回绕式音型。“红旗飘,军号响,山河震荡!”浩然合唱响遏行云,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的演唱气势如虹,飒爽的弦乐、恢弘的管乐与合唱和合共融。合唱结束后,乐队同样以充满力量的音响衔接。这一乐章通过交响乐队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战争的险峻和中国红军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气势。第一乐章的音乐恢弘有力,开篇便是气吞山河之势。

《军民鱼水情》描绘了指导员郭建光要带领痊愈的战士归队,沙奶奶挽留的场景。张小清气定神闲、英姿勃发,张兰声腔高昂、韵味醇厚,张弛有度的舞台节奏把控,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音乐开始,由长笛独奏展现了一抹朝霞映照在阳澄湖上的情景,宽广的弦乐声部加入,对这种意象进行了扩张和补充。在这部作品中,多个乐章在演唱前,交响乐队提前为听众塑造了唱段的意象,为唱段氛围进行铺垫与烘托。

第二部分是沙奶奶和郭建光的对唱以及合唱,沙奶奶的唱段一字多音,同时京剧乐队和交响乐队采用紧凑的节奏塑造了沙奶奶迫切表达对郭建光等人的挽留之情。在郭建光和合唱队的演唱时,为了突出伤兵们对沙家浜众人的感谢之情,交响乐队在演奏时,音乐更加柔和亲切。

《敌寇入侵》是一个纯器乐的乐章,描绘了日寇疯狂扫荡的场景。在这个乐章中,听众可以感受到交响乐强烈的戏剧性。由打击乐的强奏开始,音乐逐渐紧张,描绘了日寇对人民的欺侮。在紧密的鼓声之中,时而穿透出长号奏出的不协和音响,情绪逐渐高涨直到最高点。高潮过后,音乐逐渐凄凉,展现了日寇扫荡过后人们内心的凄苦和哀伤。不时出现的定音鼓,暗示着这场战争还未结束,危机仍然四伏。乐章结尾,乐队在指挥的带领下由弱渐强直至最后一个音,进行了饱满的收拢。

《报警》选用了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的唱段《引诱敌人来打枪》。音乐开始延续了上一个乐章紧张的氛围,姜美伊声音婉转,感情充沛,配合合唱将阿庆嫂内心的紧张展现出来。最后合唱队演唱的“为亲人,哪顾得雨暴风狂,热血翻腾心激荡,哪怕枪口对胸膛”配合恢宏大气的交响乐队,展现了战争年代革命群众的勇于奉献的精神。

《坚持》音乐开始的引子部分,木管通透明亮的声音描绘了芦苇荡的风景,这个乐章中张小清再现了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郭建光的经典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这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所在,李心草指挥乐队不断将情绪上推,在张小清唱到“一青松”的时候,唢呐配合张小清将音乐情绪带到最高点。指挥充分利用了乐团的优势、各声部协调的音响以及丰富的音色,使整个唱段在表现上有了更大的提升。这时,听众响起的掌声和后面合唱部分相得益彰,将情绪延续了下来。

演绎到《授计》时,李心草放下了指挥棒,用双手指挥这段较为平缓的音乐。姜美伊演唱了阿庆嫂的唱段《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木管演奏音阶模仿的风声,为阿庆嫂的第一句“风声紧,雨意浓”烘托气氛,姜美伊的演唱节奏平稳,情绪平和,通过顺畅自然的演唱表现了阿庆嫂睿智的思考。乐队演奏《东方红》时,情绪上扬,引出这个乐章的核心唱词“定能战胜顽敌度难关”。

《斥敌》表现的是郭建光带领的伤病员脱险后,刁德一等人拷问沙奶奶等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沙奶奶痛骂了这群人的故事。音乐在李心草棒下开始进行渐快处理,张兰用正义凛然、神完气足的唱腔,将朗朗上口的唱词气势如云地“倾倒”出来,将观众带入到对败类汉奸的痛愤之中,交响乐队配合沙奶奶,不断推动着音乐的情绪发展。小提琴通过演奏沙奶奶唱段“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的旋律,为沙奶奶“壮声势”,弦乐演奏的京剧唱腔旋律苍劲如松。铿锵有力、酣畅淋漓的“斥骂”结束时,引得在场的观众轰然“叫好”。

最后两个乐章《奔袭》《胜利》之间没有停顿,连贯演奏。表现了已经痊愈归队的战士,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消灭敌寇,活捉匪首,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新回归到人民手中,回到党的旗帜下。乐章的开始,琵琶的演奏抒情的琶音,打造了月下凄凉的氛围。弦乐的震音、打击乐器与高音木管共同奏出郭建光等人夜袭沙家浜的曲调。在武场打击乐的板眼中,郭建光的“月照征途风送爽”声音传来,独唱与合唱相配合,独唱代表了战争中的英雄,而合唱则呈现整个部队的形象。最后一句“此一去呀捣敌巢,擒贼擒王”中炫技性的高腔,展现了张小清的扎实的唱功。交响乐队在唱段后引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主题,随后这个旋律由弱渐强与铜管号角声交替出现,描绘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胜利》的合唱情绪上昂,交响乐队的演奏明亮恢弘,李心草指挥乐队将音乐以极强的蓬勃之声送到最高点,武场打击乐配合交响乐队进行了圆满收尾。

音乐结束,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在观众的盛情邀请下,李心草指挥交响乐团和合唱队返场演奏了《万泉河水》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交全体演员以饱满的精神完美地演绎这部凝聚着乐团智慧与精神的民族经典。指挥家李心草正气满膛,台上演奏家激情澎湃,音乐殿堂中满溢的艺术之光恰似“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这音乐的“朝霞”与光辉也映在台上台下所有人的脸庞与心中。

抚今追昔,自20世纪初,中国作曲家就开始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1923年萧友梅的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在北京大学首演,1925年,他的另一首管弦乐作品《哀悼进行曲》也在北京大学首演,1929年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在美国耶鲁大学首演,中国交响乐世纪大幕徐徐拉开。“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八届中国交响音乐季”上演的均是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带有民族特点的交响乐作品,不仅有交响乐团的参与,还有民族乐团的加入。适逢中国交响乐百年,愿中国的交响乐事业,如当晚的演出一般,赓续经典,再创辉煌。

(图片由掌握社摄影)

责编:陈红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