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音乐与科技碰撞精彩创意 呈现音乐演艺无限可能

2024-03-01 17:21 来源: 文旅中国

爵士乐融合中西方音乐元素,千年非遗音乐当代表达,AI歌者叙事百年上海变迁,中国各地传统音乐文化与科技融合探索……2月29日,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举办的“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正式宣布启动,将于3月至4月在上海音乐厅呈现音乐家与技术研发人员在共创过程中碰撞出来的精彩创意。   

本次“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 共设置“乐无穷”展演“特别呈现”“音乐科技融创论坛”“创意推介会”和“工作坊”五个单元。其中,“乐无穷”展演的4台演出及“创意推介会”“工作坊”内容由上海音乐厅面向全球音乐家征集,并特邀蜚声国际的艺术家作为“首席推荐官”评选产生。5位“首席推荐官”也将对入选作品进行遴选指导、推荐与支持,为音乐创作的无穷可能性助力。  

“乐无穷”展演板块基于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乐∞”(乐无穷)品牌六季的沉淀,在向观众呈现了18部探索音乐创新无限可能的作品之后,于2023年12月发出“征集令”,面向全球音乐家及创意团队征集原创音乐融合类作品。“征集令”发出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包括上海、北京、深圳、中国香港、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市,以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跨国合作团队的投稿作品共102部。经过5位“首席推荐官”的评选,最终挑选出4部作品进入“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乐无穷”展演板块。  

“特别呈现”板块将特邀柏林音乐戏剧团“尼可与领航者”的两部作品亚洲首演,现场音乐+肢体+实时影像等艺术形式融合创新,当代视角全新诠释舒伯特和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德国知名重奏组库斯四重奏 ,与活跃国际舞台的现代舞舞者川口唯、德国知名男高音泰德·施密茨 、实时影像技术团队联合,倾情呈现视听盛宴,赋予古典乐全新生命。  

“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的论坛板块将于4月26日举行,论坛以“‘数字缪斯’——音乐与科技,相向而行的未来”为题,邀请国内外音乐、科技和产业跨领域的相关人士进行发言与讨论,共同探讨音乐与科技的未来发展之路、剧场运营管理方式等话题。 

“创意推介会”板块,将为艺术创作者和需求者搭建交流平台,呈现本届音乐节征集的10部创意作品,在上海音乐厅四楼“响空间”进行作品片段展演,并邀请全国演出行业及科技行业从业者现场观摩,进行跨行业和跨领域的交流。    

除了聚焦产业发展,音乐节为了能让更多观众体验音乐科技产业的前沿发展成果,将在3月至4月持续举办系列工作坊:“AI大战人类作曲家”、 Si-Fi科幻音乐探索之旅、“和鸣”自动化乐器装置展、声音艺术与视觉艺术展等多样形式。“工作坊”将对公众开放。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说,经典作品是人类的艺术瑰宝,常演不衰。面向未来,我们也需要更多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新作品、新创意。“数字科技的发展对音乐创作、表演的影响是时代发展必然。上海音乐厅不仅是经典音乐的殿堂、普及音乐的家园、时尚音乐的窗口,也是创意音乐的平台。希望这个平台让数字赋能艺术,艺术得以更好的呈现,实现传统表演与未来呈现的双向奔赴。”(文中图片为活动相关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附相关演出信息:  

4月4日至5日“梦境空间——徐之晗爵士管弦乐团音乐会”:将由作曲家、爵士吉他演奏家徐之晗领衔爵士管弦乐团10位优秀的音乐家(小号:刘轩越、萨克斯/长笛:陈嘉俊、长号:曹侃、第一小提琴:刘星 、第二小提琴:刘沁妤、中提琴:范尊毅、大提琴:李诗琪、钢琴:黄健怡、贝斯:潘瑞林)探索爵士乐融合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元素、民俗特色所呈现出的斑斓色彩。 

“首席推荐官”陈致逸点评该作品:“徐之晗爵士管弦乐团有着很高的爵士演奏即兴技巧,演奏的叙事性较强,作品的编排上能够感受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4月12日至13日“过去即是未来,数字化的世界遗产‘南音+’音乐会”:来自泉州的“点水南乐”乐队将为上海观众呈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泉州南音。乐队在挖掘古乐南音的基础上,运用科技化、数字化、艺术化的手段创作为新时代的南音,增加合成器、大阮、打击乐、吉他、贝斯等乐器的编配,从声音的科技制作进行辅助,形成新的音乐类非遗项目表达形式。 

“首席推荐官”丹尼尔·霍普非常喜爱这部征集作品:“南音被视为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而现在它又再次被带到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点水南乐’的杰出的音乐家们传播南音丰富悠久的文化。或许某一天,我们能在一个音乐项目里共同合作。”   

4月17日至18日“漫歌行——跨时空AI音乐叙事”:讲述一位歌者跨越百年上海变迁,将灵魂与记忆放到人工智能的系统里,并依旧不懈努力探寻音乐与艺术意义的故事。该作品以极简主义电子音乐为载体,以评弹表演者为讲述人,以音乐故事的逻辑展开叙述,故事主体的“我”以机械臂的形态出现,呈现一个信息时代迷茫的“我”通过回溯历史记忆以实现精神探索的旅程。作品由限像工作室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相关实验室的主创团队创作。  

“首席推荐官”黄若推介:“这部作品看点很多,高科技与现代艺术的相结合,很值得推荐和鼓励。”   

4月27日至28日“万象声息——电子音乐与数字影像音乐会”: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电子音乐设计专业的创作者们将进行一次跨地域、跨文化的音乐探索。音乐会涵盖了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江苏地域的古琴文化、山西的社戏锣鼓、新疆的民族元素等多种音乐文化特征,通过结合电子音乐、数字影像、演奏员现场演奏以及 AI 画面迭代等多种元素,展现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声音魅力。   

“首席推荐官”于阳说:“作品由多位音视觉艺术家合作,是中国民族音乐融合创新的优秀案例。”加布里埃尔·普罗科菲耶夫说:“这部作品有非常大的潜力。每个作品都十分有才华,有各自独特的切入点和风格,他们通过将这些元素汇总,形成一套对中国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的探索之旅。”  

4月26日,亚洲首演《寂静之声》:用音乐肢体表演与影像呈现舒伯特艺术歌曲,由柏林音乐戏剧团“尼可与领航者”与布鲁塞尔艺术中心演出制作,通过综合且现代的舞台表演方式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诗歌与音乐)进行诠释。  

4月28日,亚洲首演《力量与自由》:通过音乐肢体表演与影像呈现贝多芬作品,由柏林音乐戏剧团“尼可与领航者”&德国施韦青根音乐节演出制作,以大赋格与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为索引寻找作曲家贝多芬的痕迹。 



责编:易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