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艺术 | 唱响阵阵乡音 弘扬民间文学成果

2023-12-07 10:19 来源: 文旅中国

民间说唱是以说和唱的形式讲述故事的口头文学作品,千百年来,各个时代的人们把自身的生产生活经历与所处时代背景等作为题材,创作了无数令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说唱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产。

日前,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间说唱艺术传承与传播,推动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文化旅游厅、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在山东省济南市共同主办了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说唱中国——民间艺人口中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展演”。

持续推动大系工程 为文化传承筑牢根脉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一系列文化工程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全面部署,其中,由中国文联组织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工程”)被列入重点实施项目。大系工程计划通过调研和整理,在2025年正式出版神话、史诗、民间说唱等类别的大型文库1000卷,建成“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

为充分落实《意见》,推动大系工程不断取得成果,此次的“说唱中国——民间艺人口中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展演”以展演呈现目前民间说唱的传承成果,对大系工程进行宣传推广,并通过举办座谈会打造平台,帮助专家学者和民间说唱艺人交流传承创新的经验和设想,为进一步推动大系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活动是以实际行动推动大系工程编纂、促进民间说唱的有力举措,民间说唱就是以乡音传达乡情,其传承不能局限于文字层面,要加强表演和交流,以有温度的形式促进其鲜活性保留。”山东省曲协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说唱”专家组副组长孙立生表示。

展现民间说唱风采 促进弘扬传统文化

大系工程自启动以来举办过多次宣传推广活动,通过民间艺术演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促进民间艺人交流互鉴、在社会上营造热爱和传承优秀民间文学的良好氛围。在本次展演中,来自河北、江苏、陕西等12个省份的民间说唱艺人相聚济南,带来了一个个充满乡音乡情的节目。

在气势磅礴的锣鼓声中,吹打说唱《黑暗传》将华夏创世的史诗娓娓道来;赫哲族伊玛堪《沙仑莫日根 巴音招婿》讲述了英雄莫日根的事迹,充满民族风情的赫哲语说唱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河洛大鼓《雷锋在列车上》把雷锋在列车上热心帮助人民群众的故事传颂;山东琴书《儒乡新风》则叙述了新农村生活富足、民风民俗健康向上的崭新样貌…

“借助这次展演,我们向社会和同行,尤其是向年轻人进行推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传播开来、传承下去。”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民间说唱”专家组副组长吴文科表示,此次展演呈现了各省市民间说唱的特色,节目内容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哲理,引人深思,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民间说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与人民生活紧密联系、有着丰厚内涵的艺术,对于推动大系工程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民间说唱的发展与传播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民间说唱学习时间长、传承难度高,如今,很少有年轻人加入到传承的行列中。为使传统文化的血脉得以延续,相关单位和民间艺人大力弘扬民间说唱,持续培养传承人,为一度式微的民间说唱再次注入活力。“伊玛堪的传承十分艰难,这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传承人的努力下终于有了起色。”饶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鹏霄表示,赫哲族人口数量稀少,汉化程度高,鲜少有人会说民族语言。然而,伊玛堪的表演需要运用赫哲语,且讲完一部就要花上数小时,几乎面临无人传承的情况。于是,他收集整理伊玛堪,用赫哲语和汉语进行标注,并邀请民间艺人录制音频,从零开始培训了一批传承人,参演《沙仑莫日根 巴音招婿》的卢艳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现在发给各地进行传承的伊玛堪只有两部,卢艳华都能完整背诵和表演出来,另外四位非遗传承人能背诵一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李鹏霄说道。

交流传承经验与成果 推动民间说唱活态传承

此次活动中,专家学者和民间说唱传承人还举办了工作座谈会,对于大系工程的编纂提出建议并分享了民间说唱传承和双创的具体实践与成果,为日后的编纂和传承工作提供了参考。

“我们为艺术留血脉,给后世传文化,不仅要做出成果,更要保障质量。”结合目前编纂工作情况,吴文科提出,我国的民间说唱是方言土语的艺术,既包含各地方言,又涉及民族语言。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体例,不能简单地用汉语翻译和呈现少数民族说唱作品,要在编纂过程中充分反映各地各族语言的特质才能真正将民间艺术的精髓保存和传递下去。

就像其他非遗项目一样,民间说唱不仅需要被记录和传承,更要寻求新的传播方式,与当代社会同频发展,方能将血脉长久地延续下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内容制作五部制片人、中国视协中华传统文化影像传播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兴华从传播角度提出了“思想+艺术+技术”的设想,认为科技与民间说唱的适度融合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有这么多好作品,如果能加入数字技术,结合光影等效果打造传统艺术表演的新形式,作品的表现和传播力会更上一层楼。”杨兴华说。

座谈会上,民间艺人也分享了自身在传承民间说唱和促进其双创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思路。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洛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张怀生表示,河洛大鼓对基本功要求高,且表演者既要演奏,又要声情并茂地说唱故事,传习难度很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河洛大鼓,他在培养传承人的基础上将这门技艺带入校园,在十余年中向上千名学生普及了河洛大鼓,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众和传播群体。“下一步,我计划在高校内开设相关专业,吸收高水平人才,从专业角度培养更多传承人,让河洛大鼓始终保持有生力量。”张怀生说。


责编:保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