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淡桂花香,习习秋风凉,10月29日晚,来自浙江金华市区100个家庭的300多名大小观众齐聚古老的金华府城隍庙,共同参与了一堂“非凡同学&美在传承”非遗公开课。孩子们跟随父母长辈一起看非遗展演、尝非遗美食、学非遗技艺、悟非遗匠心……行进式观演、沉浸式体验,瞬间穿越,感受古婺生活,玩中学、学中玩,共享课堂趣味,领略非遗大美。
海报
这堂大型非遗公开课由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金华市非遗保护协会承办,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和金华各县(市、区)非遗中心协办,以“非凡同学 美在传承”为主题,分为《夜游城隍》《非凡同学》《美在传承》三章课程,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遴选了40余个精品非遗项目以市集、秀演、活态展示、亲子互动等多元化呈现,生动表达了非遗之美、非遗之妙、非遗之趣。
夜游城隍 童心飞扬
金华府城隍庙位于金华市区中心,是一座明清古建、省级文保单位,是夜,光影闪烁、暮鼓声声,庙祝提着“非凡”灯笼,打开庙门,用一口老金华乡音招呼门外的非凡同学和诸客官……《夜游城隍》就此开启,观众随之步入梦幻般的非遗奇妙夜。
夜色中,光影大道的地屏上,时而显示观众座区分布提示,时而展现板凳龙、锡雕、点茶等金华特色非遗手绘图,然后定格,金华书法名家吴文胜创作的“美在传承”四个书法大字熠熠生辉,耳畔响起的画外音:“上下楼梯请注意安全”“请照顾好身边的老人和小孩”“非遗需要传承,美德更需要传承”……善解人意的提示语、恰到好处的氛围感,无一不让观众感受到非遗的美——温馨、妥帖,令人欢喜。
庙祝和两位非凡同学一见如故,原来他们每周末都来庙里上非遗体验课,如数家珍般分享了展架上摆放着的非遗代表作:婺州窑陶瓷器皿、锡雕“婚嫁五件套”、婺剧戏服、东阳竹编、浦江剪纸……都是国字号的非遗项目。
言语间,见后庭有光,非凡同学遂带众人循光而去。城隍大殿前,熙攘的人群自发地跟随庙祝一起祭城隍,祈福。倏忽,乌龟端茶、大力士摔跤、跳魁星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打糍粑、织土布、木活字印刷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台下“非凡市集”琳琅满目,台上婺剧《金猴献瑞》精彩亮相,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许多孩子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认知非遗,好奇、新鲜。尝尝自己打过的糍粑,特别香甜;看到大力士摔跤,很想探寻这“两人”是如何步调一致地打架,听大人们说被魁星在额头上点一下就会变聪明,学业有成,孩子们一个个忍不住伸长脖子,仰起额头,期盼着……原本静寂的城隍庙热闹得胜似过年。
忽而,场外有温婉的画外音提示大家非遗公开课即将开始,人群陆续回到前院落座,一位年迈的老师开始讲课,首先向“非凡同学”和现场观众发问:“非遗是什么?”随后,大家在“课堂”上一一找寻答案。
由东阳“80后”非遗传承人许宾创作的板凳龙被一群红衣男儿扛在肩头游入场内,龙身上书有“华夏气象新 祖国山河好”字样,龙头花灯曾在国家大剧院展出,龙灯蜿蜒,煞是好看。老师和非凡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从金华独有的双龙洞、迎龙灯,讲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再引申至传承龙的文化、传扬龙的精神。但见夜幕下的龙灯游弋、花灯闪耀,璀璨夺目,手持莲花灯的仕女优雅曼舞,刻着“非凡”字样的大型无骨针刺花灯里钻出俏丽的灯仙,高举鱼灯的孩子也跑来助兴,霎时吸引观众的眼球,掌声、赞叹声、欢呼声,声声入耳,经久不息。正如老师所说:“一盏花灯,一座龙灯,点亮孩子们心中热爱传统文化的心灯。”
非凡同学 美美与共
第二章《非凡同学》,“美”是一个名词。金华道情传承人方旭秋和永康鼓词传承人应棋九泰,你方唱罢我登场,乡情浓郁,乡音美妙。一群挑着担子的货郎吆喝着“鸡毛换糖”走到观众席,孩子们尝到了美美的麦芽糖,满口香甜,大人们看到了久违的货郎担,重温儿时美好。“永康的五金、义乌的糖,行担走四方,路长情更长!”纱幕前,年近七旬的锡雕传承人应远志老师正在叮叮当当地打镴,好学的非凡同学了解了“打镴是什么”,明白了行担走四方传承的正是非遗的工匠精神。
情景演秀《青出于蓝》取材自东阳“蓝印花布”传承人林栖的创业故事。导演别出心裁,邀请了婺城布艺传承人高玉妍团队用扎染技艺完成一幅长达65米的蓝染布。现场,这件大型非遗作品,不仅代表一种中国传统乡村生活意象,也隐喻非遗传承恰似生生不息的河流。伴着潺潺水声,身着蓝染布的姑娘沉浸其中,用婀娜的舞姿演绎蓝印花布的制作技艺,同时讲述了一对母女传承非遗的故事——女孩从小跟着母亲学习技艺,长大后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光影大道秒变T台,一群模特们身着林栖设计的曾登上过国际时装周的“蓝印花布”系列时装缓缓走来,传统服饰走向国际舞台,非遗历古逴今,时空交融碰撞,文化交流互鉴,大美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美在传承 生生不息
第三章《美在传承》,“美”是一个动词。金华人引以为傲的“浙江文化印记”、金名片、500多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婺剧闪亮登场,来自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青年演员们为大家演绎了穆桂英和杨宗保在疆场上萌生的美好爱情,唱腔扮相、身段技艺、舞台呈现都是唯美的,家乡戏的美令人陶醉,演员的倾情表演和观众全情投入,让人不禁感叹传统戏曲历久弥新的魅力,到过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的婺剧这次成功圈粉了一批“非凡同学”,让传统文化的美浸润孩子们心田。
100个家庭在这100分钟的非遗公开课中,渐入佳境。近40项非遗项目展示展销展演,让人目不暇接,充分感受到了非遗的美丽和魅力。这堂课的最后,“非凡同学”掷地有声地给出了“非遗是什么”的答案:非遗是一种技艺,先民们用勤劳和智慧代代相传;非遗是一种精神,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生生不息;非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华夏民族用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又如老师说的那样,非遗还是一种传承,传承技艺、传承文化、传承精神,非遗更是一份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自信。
公开课的尾声,主创小团队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的工作小伙伴带领参与此次活动的非遗传承人大团队们向全场观众致敬,不少观众被他们的真诚感动到落泪。而现场发布了“非凡同学”IP形象人物:“非非”和“凡凡”,让孩子们如同结交了一个新伙伴一般惊喜。散场之际,观众们久久不肯散去,他们意犹未尽,纷纷在朋友圈晒美图、秀美景,对这堂课赞不绝口,直呼不过瘾。
据悉,这一堂别开生面的演艺版非遗公开课是“非凡同学”项目系列活动的一项重头戏,从9月9日到10月29日,8个周末节假日,在金华府城隍庙里已经开展了18个项目的非遗体验课,5000多位青少年参与活动,体验非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叶顺清表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策划推出‘非凡同学’项目,是金华文旅人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现,更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金华实践,‘非凡同学’也是金华非遗的代言人,期待更多的人参与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非遗释放当代价值,点亮美好生活!”
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所以邀请以家庭为单位参与活动,就是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去赢得全社会更广泛的文化认同,在人们心中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如“非凡同学&美在传承”非遗公开课课程单所示:非遗是技艺,非遗是精神,非遗是情怀,非遗是生活,非遗是传承,非遗是自信,把非遗的种子植入孩子的心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
(图片由金华市非遗保护和信息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