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付远书
8月26日,跟随“一年看变化”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媒体团,记者来到坐落在都江堰市青城区后山半山腰间的“青暇”民宿。据悉,这座掩映在苍松翠竹之间,生态环境绝佳的民俗,开业不久便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
按照“农商文体旅医养”融合发展的思路,都江堰市自去年以来成功引进安缦、悦榕庄等知名酒店品牌15家,培育“见素山居”等精品民宿38家,如今,在这里,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文化氛围,还有一批批星罗棋布的“网红打卡地”在留住了游客脚步的同时,还有力推进了当地乡村振兴和旅游提档升级,成为该市除大熊猫、青城山、都江堰外新的旅游IP目的地。
作为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兴业态,民宿业已成为旅游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坐拥青城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加快精品民宿集群聚集,通过党委政府引导,成立青城山精品民宿联盟,开设青城山民宿学院,吸引了高端精品民宿的不断入驻,促进了传统农家乐的积极转型。有文化、有景观、有体验的“青城文宿体验区”初见雏形。
没有独立的打卡点,没有华丽的设置,在青暇山居感受到的是整个场景的大美,将山川天色的气息之美融入进建筑的生命里。主楼的两栋屋子有3层,客房:蔓菁、揽胜、艺霖、逸品、听竹、溢虹、承构、烟雨阁都以合伙人的专有名称命名。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每个周末都是满房状态,平时的入住率也在70%以上,每月营业收入均在50万元以上。”投资者之一的杜果告诉记者,该项目总投资2000余万元,目前的回报率能达到预期。
截至目前,青城山镇已建成各具特色的高端精品民宿,在充分发挥精品民宿联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基础上,还成立了全省首个聚焦农家乐提档升级的“民宿学院”,通过邀请社科院、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软学院、光明日报的专家学者和文化界名人担任导师,定期开课,让更多的民宿业主和农家乐业主实现经营理念、管理手段等方面的提升,实现青城山民宿、客栈、农家乐的提档升级。
另一边,在位于柳街镇的猪圈咖啡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林木深深的川西林盘聚落,笔直茂盛的林木撑起一片绿荫天空。茂林树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此品一杯川西盖碗茶,偷得一份浮世闲凉。而咖啡馆中,主屋是由猪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是用猪槽改造的,凳子是由打谷子的拌桶改造,别有一番风味。
对于返乡创业的宋建明坦言,当初创办猪圈咖啡的信念之一,便是将儿时的回忆搭配川西林盘的自然景观,激发前来游客的乡愁共鸣。“到目前,我已先后投入1500万元以上,下一步还打算继续投资,主要用于完善和丰富乡村民宿、夜间产品、水上产品等业态。”宋建明说,“成都市提出林盘保护与修复,都江堰市也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让我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
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不仅让投资商们获得了丰厚回报,也让众多都江堰市的百姓因此受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都江堰市的旅游从业人数已占到当地从业人员总数的36.52%,农民(居民)因发展旅游业获得的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46%。
2019年7月16日,都江堰市2019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150亿元,青城·溪村项目、中航·外滩国际综合社区(一期)项目、蓝城文创小镇及田园综合体(一期)项目等20个重大项目火力全开,助力都江堰农商文体旅产业再升级。
未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路途上,宋建明有了自己的规划:“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现有的川西林盘资源和音乐项目以及民宿、私房菜、农村电商平台等旅游元素,打造出更优秀的乡村旅游项目。”青城山镇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田德飞也表示,青城山镇将通过政府做好规划引导、学院做好研究培训及产业落地、民宿主积极实施转型升级,为青城民宿注入文化之魂,通过打造《青城文宿标准》,推动一批民宿进行改造升级,形成有文化、有景观、有体验的“青城文宿体验区”。
(文中图片由付远书拍摄)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