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高价路演票再引争议。早在今年7月份,“电影《热烈》长沙路演票价炒至上千元”话题就曾冲上热搜。12月17日,央视财经再次点名“变味路演”,称因为有明星到场,不少电影路演票价动辄被“黄牛”炒到成百上千。媒体调查发现,很多电影路演压根不对外公开售票,观众需要报名观影团并抽签获得名额。而所谓的路演票,实际是粉丝的中签资质。据报道,有业内人士爆料,为扩大宣传效果,主办方也会定向邀请嘉宾参加,确实会存在一些票源流出情况,但高价“黄牛票”也可能是院线与黄牛联合“炒作”的结果。事件引发社会普遍关注,舆情热度不断升温。
图源:网络
一、舆情统计与走势分析
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以12月17日0时至12月19日13时为周期,以“路演票”“路演 高价票”“路演票 黄牛”等为关键词进行信息检索发现,监测期内的舆情高点出现于12月18日8时,目前舆情热度有所回落。
图:舆情统计分析图
7月23日,有网友吐槽,电影《热烈》长沙路演票价炒至上千元,“热烈长沙路演票价炒至上千元”冲上微博热搜榜。高价路演票引发大众关注。12月17日,@央视财经曝光,业内人士爆料,主办方一般采用包场方式定向邀请嘉宾参加路演,其中存在票源流出的情况。而院线方面为了利益最大化,或希望票价卖得更高,也不排除与黄牛联合炒作的可能。很多明星参与的电影路演票动辄被炒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黄牛泛滥。新闻引发众多媒体转发,@央广网、@光明网、@大洋网、@中工网、@大河报、@北京商报、@齐鲁壹点、@北京日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一张路演票被炒到上千元”“央视揭秘变了味的电影路演”等话题热度攀升。12月18日,舆情实时传播量达到峰值,舆情实时传播量为1015条。
截至12月19日,从信息分布情况看,监测时间段内,监测到总信息14155条,微博2146条,客户端6046条,网站2750条,视频254条,微信2313条。从媒体渠道来看,客户端和网站是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42.71%和19.43%。
二、网民评论
对与本次事件相关的“一张路演票被炒到上千元”“央视揭秘变了味的电影路演”等话题的相关网络评论汇总后发现:
图:网民评论分布图
一是,吐槽电影路演票价高得离谱,占比31.5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刘小忻_手里的话筒儿:赶上演唱会票价了,而且越来越贵,是铁粉都觉着离谱的程度。
@zxyyyyyz:我看不了一点,太贵了。
二是,质疑影院与黄牛沆瀣一气割韭菜,占比29.3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每天都在失恋ing:哪来的黄牛,不都一锅里的人吗。就算没直接充当黄牛直接卖高价票,影院也绝对在审查环节给黄牛“放水”了,这跟默许黄牛行为没有区别。
@Cc-_11:真把粉丝当韭菜啊,第一排票价都上千了。粉丝花高价买票是为明星买单,但明显钱都进电影院和黄牛腰包了。并且就这么小的区域还划分价差,简直离谱。
三是,认为电影路演已经变味成粉丝见面会,占比21.4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木易王皮:路演变成粉丝明星见面会,这样捞钱多费劲啊,还不如直接开演唱会,又能假唱来钱还快。
@yuye潇湘:开场秒没,比抢演唱会门票还难。但是有多少人是奔着电影去的?都是奔着明星去的,这样下去还搞什么路演,直接让明星来一场签售会得了,效果肯定比这个更好。
四是,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出手整治路演黄牛票,占比17.80%,典型网友评论如下:
@窝边兔子不吃草:能整治么?这几年黄牛遍地走,演唱会黄牛票已经开始整治了,并且初见成效,这个也应该加强治理,太可恨了。
@蓝妹er:粉丝空了钱包,明星坏了名声,电影损了口碑,但是影院和黄牛们却赚得盆满钵满,这到底是在路演还是在给黄牛做慈善?简直岂有此理,希望相关部门出手狠狠整治。
三、舆情点评
高价路演票一直被吐槽为“割韭菜”,前几排价格动辄被“黄牛”炒至上千元。近日,央视财经再度点名“变味的路演票”,揭示路演“黄牛票”背后或许有院线与黄牛联合“炒作”,引发大众热议。
电影路演“变味”严重,除了入场票,就连对主创提问、合影的机会都被明码标价。今年2月份,大热影片《流浪地球2》部分城市站的路演票被炒至2200元一张,与吴京、刘德华合影机会也被“黄牛”叫卖,分别要价2万元和4万元。11月份,有某当红明星参与配音的迪士尼动画《星愿》,其路演票价在二手平台高达8500元。高价“路演黄牛票”,割的是粉丝“韭菜”,伤的电影口碑,消费的是明星声誉。此前,电影《热烈》路演期间曾出现观众一票难求、黄牛却高价倒卖的情况,部分观众还因系统问题被强制退票,引发了强烈不满。本质上,电影路演的目的是提高知名度和口碑,引发观众观影热情。但“黄牛票”肆虐之下,路演却变味成了一场“明星见面会”,成为粉丝专属,普通观众失去了正常观影、交流的机会,实在有违路演的初衷与本心。
不公开的查询渠道、薛定谔的放票、缺乏实名的审核,种种不合理机制成为“黄牛票”的助推剂。正常来讲,路演信息一般通过片方、影院、观影团、民间放映组织等渠道查询。但不少网友吐槽,“好不容易查到场次,打开就显示满座售罄,想看就只能去找黄牛”。据媒体揭秘,有些路演票压根不会在正规平台上售卖,而是通过各种二手平台以及微信群流通。更有甚者,一些不良影院为谋求暴利,故意将部分票源流向黄牛,从而推高票价。由于电影路演的特殊性,入场实名制核验难以严格执行,更为“黄牛票”提供了滋生空间。
让电影路演回归本质,需要各方共同发力。2023年4月,文旅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的通知》,不仅明令禁止“黄牛票”,更对主动为“黄牛”留票的售票方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界定。在“强实名”等举措的重拳出击下,演出市场票务乱象有了立竿见影的好转。鉴往知来,电影行业的管理部门也应该吸收经验,针对目前“路演票”或存“灰色地带”的现状,积极推出针对性法规,对路演“黄牛票”加强治理,让“黄牛”无所遁形,还行业清朗风气。其实,路演本质上是一个电影文化交流载体,能够让观众与主创团队真诚沟通互动,从而提升电影口碑与知名度。遏制“黄牛票”泛滥,就是要让路演回归初心本质,真正能够为电影宣发助力。观众也要理性消费和观影,不要盲目跟风,轻信炒作,通过正规的渠道和方式购买和参与此类活动,为电影路演回归本意贡献一份力量。
责编:王晓琳 二审:唐志成 三审: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