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云资讯系统 中传云资讯系统

党建 | 擦亮安源党校品牌 助力萍乡全域旅游发展

2023-02-24 17:55 来源: 文旅中国

1924年5月,党中央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1924年12月,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安源地委党校应运而生。当时安源地委拥有党员人数198人,占全国党员总数五分之一,是全国最大和产业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党组织。安源党校创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和深远,它面向全国党员干部招收学员,为全国革命事业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达到了党中央所希望的“养成指导人才”的初衷,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为我党干部教育培训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安源地委党校旧址(秋收起义张家湾军事会议旧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萍乡市委党校是安源党校的传承。2021年9月,中共萍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全力建好独具特色的安源党校,让“全国最早的中共党校”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使其成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党性教育高地。

萍乡是一座红色资源“富矿”,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厚重的红色文化,在党史、革命史、工运史、军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市拥有红色资源99处,分为工人运动、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抗日战争四个主线, 分布在全市各个县区的不同地方。特别是拥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最早的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等一批“全国之最”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和历史传统都可以成为办好安源党校的独特优势。

同时,党校工作基础较好。2016年萍乡市委党校迁入新校址,近年来,一批专家学者围绕安源党校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文章。萍乡市委党校以安源党校为主题打造了一系列精品课程,比如《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光辉典范——安源》等。上述工作为擦亮安源党校打下了较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此外,外部环境不断改善。由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组成的交通圈日臻完善,这些因素都成为吸引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到萍乡开展党性教育、红色教育培训的加分项。

尽管在萍乡这块红土地上擦亮安源党校具有众多优势,且具备一定工作基础,但目前仍存在知名度不高、办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干部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全域红色资源比较分散、未全面厘清安源党校历史等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首先,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将安源区委党校更名为安源党校,作为萍乡市委党校的分校,实行市属区管模式,有效整合全市红色资源,努力把萍乡打造成全国全省红色教育培训的一面旗帜。第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把安源党校打造成为全国各级党校寻根溯源的“初心打卡地”,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网络开设“安源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做大做强安源党校名片。同时,持续围绕安源党校、安源精神、红色基因传承等主题举办理论研讨会,集结出版一批有理论深度和操作性强的智库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安源党校的影响力。第三,积极争取中央有关单位支持。积极与中央党校沟通对接,请求中央党校在萍乡市委党校设立党史党建研究基地,在萍乡召开2024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及安源党校建校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同时,争取共青团中央和全国总工会的有关支持,在萍乡市委党校设立教学基地,建立干部培训长期合作关系。第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现有师资队伍成长,通过以老带新导师制、输送到省委党校和高校进修等方式,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另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需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更加贴心的配套政策,调整县区党校人员编制结构,逐步使事业编专职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第五,增加干部教育经费投入。为实现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擦亮安源党校品牌的目标,干部教育经费投入要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保障红色教育培训做大做强。第六,改善党校办学硬件设施。在萍乡市委党校现有校区及周边进行扩建或者适时择新址重建,按照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第七,建设安源党校历史陈列馆。在萍乡市委党校开辟安源党校历史陈列馆,系统展示安源党校历史、办学经验以及安源精神元素。宣传、党史、博物馆纪念馆等部门要加大相关史料史实、实物资料挖掘和收集力度,为做好安源党校历史陈列展览布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聘请陈展设计专业团队撰写陈展大纲和具体布展工作。

龙晓娟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副校长,赖振敏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



责编:李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