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屈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屈原文化,对于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推进屈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价值意蕴
屈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爱国求索精神具有独特的人文光芒和传承价值。
一是有利于凝心聚力,涵养爱国主义情怀。拳拳爱国心,殷殷奋斗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历经磨难而重生,不断续写新的辉煌。作为中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其舍生取义的高尚品德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感动、激励着万千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勇毅前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精神在新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启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关键时期,坚守初心使命,做心系人民、忠于祖国的爱国者。
二是有利于不忘初心,践行奋斗使命。中华文化蕴含着奋斗的基因,中国人民也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楚国官员,屈原改革变法、选贤举能,坚决与顽固势力斗争,可以说,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富强而奔走、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屈原身上所体现的求索精神是一种蓬勃向上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它代表着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和意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中,我们应积极传承屈原的求索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在祖国需要的地方苦干实干、发光发热,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在平凡的岗位贡献不平凡,从而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推进屈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为我们准确把握屈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遵循与方向。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促进屈原文化在实践层面开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注重系统性保护屈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是传承屈原文化的基石。屈原文化是指屈原创造的或后世创造的与屈原相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其时间跨度约2300年,空间分布以长江、汉水、洞庭湖、鄱阳湖、台湾海峡两岸为核心,辐射到全国及东南亚、东亚、欧美地区。屈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遍布的地域面积广阔,遗产资源丰富,文化价值较高。
对此,可持续加强屈原故里——宜昌的端午习俗、屈原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可以将屈原祠、屈原出生地乐平里等作为重点,开展建筑遗址、传统村落、可移动文物等与屈原文化相关的各级各类文物的普查和保护利用工作,以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地方历史文脉。
注重精品化创作屈原文化艺术作品。精品化创作是提升屈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人民立场,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要遵循新时代的文艺需求,将当代美学追求与屈原文化相融合,以文艺创作的方式将其中蕴含的价值体系予以充分展示,以增强屈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中,以精彩的故事、伟大的事迹、鲜活的人物生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宜昌推出的新编历史话剧《屈原》,将屈原故事从戏剧性、创新性、传承性的角度进行浓缩,通过神秘诗化的品质结构和戏剧表达,呈现在戏剧舞台上,表达出古朴深远的东方文化精神意蕴,也让屈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魅力和风采。
注重制度化保障屈原文化项目的落地。制度化是推动屈原文化相关项目落地实施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制定和落实屈原文化相关项目的扶持政策,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为屈原文化项目提供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破解和推动屈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难点问题的解决。
注重创新化表达屈原文化内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文化力量兴旺发达的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屈原文化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可以通过举办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制定屈原文化相关标准,加强屈原文化地名命名,推进屈原文化“七进”活动等创新表达方式,让屈原文化真正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
注重立体化传播屈原文化价值。立体化传播是扩大屈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要全媒体做好传承与弘扬屈原文化工作的宣传报道,常年组织屈原文化相关地区间的深入交流合作;不定期举办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持续深化屈原文化的研究和阐释,更大力度推动屈原文化走向世界;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加快建设屈原文化数字馆,立体化传播屈原文化价值。
市场化运作屈原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是推动屈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通过创新策划、创意设计等,推出一系列极富创意的特色IP;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屈原文化主题活动,借助节日经济,推动屈原文化相关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
总之,推进屈原文化传承与创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具有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有助于高效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作者系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系屈原文化研究院2023年度第一批招标课题“屈原与宜昌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2023〕17号)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